最新訊息  | 創價新聞頭版 | 創價電子新聞
線上影片 | 給新朋友 | 目錄(網站地圖)
首頁 > 創價電子新聞  
 
依關鍵字搜尋文章:
2017-07-28 發布 紐奧良 爵士之夜
 



             

 2017創價公演「紐奧良爵士之夜」自10月18日起,將邀請謝農.包威爾帶領的全明星大樂隊來台演出。本報特別為讀者介紹爵士樂的起源、發展及樂曲特色。


 爵士樂一直帶給人一種掙脫束縛、擺脫教條的「自由」印象,及歡樂「搖擺」的感覺,因此,欣賞爵士樂的重點就是聽得過癮,敞開心胸是最佳的入門鑰匙,而要更進一步聽得懂門道,就要對爵士樂的起源及背景有更多了解。

爵士樂的起源

 爵士樂的最大特色就是「自由」,有很多即興演奏,可以展現樂手的個人風格,所有樂團成員卻又是一個整體,由不同音色交織出多姿多采的風貌,就是爵士樂最引人入勝的地方。爵士樂流行至今一百多年,一直持續不斷的發展和演變,所謂「萬變不離其宗」,不管爵士樂再怎麼變化,也都離不開它的「根」,因此,要理解爵士樂就要了解它的「起源」。
 爵士樂(英語:Jazz)是1890年左右形成於美國的音樂形式。誕生於美國密西西比河畔港埠紐奧良,在它之前更早出現的是美國黑人音樂(如藍調、福音歌曲等),而這些音樂是美國黑人根植於其非洲音樂傳統的基礎上,結合他們在現實中的遭遇創作出來的。
 19世紀,一艘艘帆船從非洲駛向美洲,上面載著擠得滿滿的非洲人,他們全都是被賣到美洲當黑奴的可憐人。來到美洲充當奴隸的黑人,人人都有滿懷的鄉愁及被白人歧視迫受奴役的憤恨,當時只有音樂能稍稍安慰他們的靈魂,宣洩內心的情緒。
 黑人們聚集在公園一起玩音樂,他們哼唱出許多淒切動人的歌曲,表現他們的悲慘境遇及底層生活狀態。原本在非洲很歡樂的音樂到了美國就演變成風格憂鬱的藍調(藍調的英文原字Blue除了指「藍色」之外亦有「憂鬱」之意)。20世紀初,藍調隨著工業發展,鄉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隨之進入美國南北各大城市,逐漸進入城市的大小娛樂廳,樂器也由簡單的吉他、班卓琴擴展為小提琴、鋼琴、黑管、
薩克斯、小號及長號,當時藍調最活躍城市是紐奧良。


爵士的故鄉——紐奧良

 此地原為印第安人居留地。1682年法國探險家溯密西西比河航行至此,1718年法國人在此建城後,根據法國的城市Orleans命名。紐奧良是美國主要的港口城市,也是孕育美國文化的重要城市,位於路易斯安那州的南部,同時也是該州最大的城市。紐奧良因為有數目眾多的法式建築、克里奧爾美食及豐富的音樂形式( 爵士樂的誕生地) 而聞名,也被人稱為「美國最獨特的城市」。
 在紐奧良,爵士樂就像人們的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紐奧良的馬路上、小巷裡、市場中、酒吧裡,所到之處,你都可以看到各種爵士風格流行音樂的演奏,說紐奧良是一座被爵士樂包裹的城市一點也不過分。特別是夜色降臨以後,老城裡五光十色的酒吧,幾乎家家都有爵士樂隊現場演奏,人們沉醉在美國最純正的爵士音樂的享受之中。
   
 
  包威爾帶領的全明星大樂隊演出畫面
 
什麼是爵士樂?

 爵士樂的特色,強調多變的節奏與狂野感性的裝飾奏,特別是源自黑人音樂的藍調,其狂放直接的曲調與特有的繁音拍子,在此表露無遺。所謂繁音拍子,是爵士音樂的一種特殊節奏,最主要的特徵是運用切分法來移轉拍子強弱的位置,將原本應為弱拍變為加強的地方,進而改變節奏的規律性。
 爵士樂可以說是演奏者的藝術。雖然演奏者常在作曲者的指導之下演出,但是演奏者必須具備相當的原創性來進行即興表演。演奏者以即興的方式去詮釋主旋律,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裝飾」和絃,甚至從原始的和絃中發明自己的變奏方式。
 爵士樂吸引人之處在於它所投射出來的熱情,隱約表達了創作者的解放意識。而即興演奏具體化了這種解放意識,演奏者可以從原來的主調裡自由揮灑,充分表達各自的風格。在這一點上,似乎沒有任何一種音樂可以在「主動參與」及「強調主體性」上超越爵士樂。構成爵士樂風格的兩大要素是「即興演奏」和「搖擺的感覺」。

 「即興演奏」是爵士樂的重要質素,爵士樂手豐富的創意精神會促使他們避免將同樣的曲目呆板的複述兩次,他們盡量拉大想像空間,即使是同樣曲目的重複錄音,演奏者會用不同的詮釋策略去演奏。比起樂譜裡記下的音符,爵士樂裡即興演奏的部份聽起來似乎較為隨性,音樂結構較不嚴謹。樂團以原有的和絃為基礎,進行各種不同的變奏方式,到最後所有的樂手輪流上陣,即興演出,直到原有的旋律再度出現,所有的樂手又回到第一段主旋律的演出方式。













使用切分音製造搖擺感覺

 「搖擺的感覺」是一種節奏用語,要產生音樂的搖擺效果,就必須大量使用節拍的切分音效果。所謂切分音就是在一般節拍之前或之後才去打拍子( offbeat accenting),樂團成員在演奏時,藉這種切分音的效果來製造搖擺的感覺。當然,這種切分音的效果也會讓聽眾有種鬆散消極,但是卻充滿情感的音樂印象。在搖擺樂全盛時期,許多爵士樂的聽眾或交際舞的常客就熱愛這種以切分音效果為主,熱力奔放又給予人輕鬆之感的搖擺樂。


Second Line 第二線遊行


 路易斯‧阿姆斯壯曾說:「說起美妙的音樂,就要來見識一下紐奧良的喪禮。」第二線遊行是紐奧良文化遺產,目前演變成一種節慶活動。當時的黑人皆出身貧寒或下層階級,當他們有生老病死的狀況時,許多如同社區協會、村里活動中心、互助會之類的組織,就會扮演扶持與協助的角色,譬如幫過世的民眾辦後事,買棺木找墓地,安排樂隊與遊行,協助安置遺族等。紐奧良舉行喪禮時,都會演奏爵士樂。樂手們走在送喪的親屬後面演奏,在前往墓園時,為表示對故人的哀悼之意,會演奏莊重、肅穆的曲子。但是在回程時,為了祝福故人得到解脫,靈魂前往天國,就會演奏輕快、熱鬧的曲子,這樣的演奏活動就統稱為「第二線遊行」。

爵士樂之父 路易•阿姆斯壯

 爵士樂之父—— 路易•阿姆斯壯(1901-1971) 美國爵士樂音樂家。阿姆斯壯是20世紀最著名的爵士樂音樂家之一,被稱為「爵士樂之父」。出生於美國紐奧良的一個貧窮小鎮,從一位小喇叭手搖身一變,成為爵士樂的領航者,建立小喇叭演奏的典範,影響力更超越了爵士樂的範疇,是音樂史上永垂不朽的經典傳奇。在妻子鼓勵下,他成立了自己的樂團-「阿姆斯壯五人熱奏」,集合當時一流的樂手,留下眾多精彩的音樂作品。1964年更擊敗「披頭四」登上音樂排行榜冠軍!路易•阿姆斯壯潔白的牙齒、笑口常開的招牌形象,而有一個「書包嘴(Satchmo)」的外號,他渾厚沙啞充滿磁性的嗓音,賦予歌唱與演奏同等的情感,高亢嘹亮的小喇叭聲,獨樹一格的吹奏方式與音樂風格,影響多位後代藝人,也留下許多膾炙人口,傳唱至今的經典名曲:〈Hello Dolly〉、〈What a Wonderful World〉。

紐奧良爵士樂團——
   
 
  謝農.包威爾
 
  塔普希.查普曼
謝農‧包威爾全明星大樂隊

     謝農‧包威爾於1962年出生,是美國著名爵士樂、紐奧良爵士樂鼓手。6歲即在教堂演奏,14歲即作為職業鼓手出道,時常巡迴全美及世界各地演出。合作對象廣泛,包含溫頓‧馬沙利斯及林肯中心爵士樂團、黛安娜‧克瑞兒、厄爾‧金……等,被稱為紐奧良音樂界活生生的傳奇。
 「謝農‧包威爾全明星大樂隊」的團員共8人,包括鼓、貝斯、五弦琴、鋼琴、長號、小號、單簧管,還有一位power十足的女歌手,將帶來紐奧良最原汁原味的演出,讓大家一起感受爵士樂最原始、動人的風貌。這次在公演中,也會上演「第二線遊行」,帶著觀眾一起遊行。整場演出可看之處,豐富多彩,這群最「High」的爵士樂手們,除了將帶來許多經典曲目,更將呈現熱鬧歡樂的紐奧良爵士慶典。來自爵士發源地紐奧良的全明星大樂隊,將為台灣觀眾帶來最正統的「紐奧良爵士之夜」!


 
 



< 回前頁

 

首頁

台灣創價學會Facebook
創價藝文Facebook
創價新聞電子報

關於創價學會

便利專區

台灣創價學會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 2014 Taiwan Soka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TEL:(02)2888-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