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訊息  | 創價新聞頭版 | 創價電子新聞
線上影片 | 給新朋友 | 目錄(網站地圖)
首頁 > 創價電子新聞  
 
依關鍵字搜尋文章:
2017-08-22 發布 教育 從生活開始
 

=
教育 從生活開始
=


                                                         ◎文.圖/翁瑞美 高雄市兆湘國小 校長
   
 
  兆湘國小校園

 2017年6月於福建廈門舉行的「第九屆海峽論壇‧海峽兩岸關愛下一代成長論壇」,教師部的翁瑞美校長以「教育 從生活開始」為題演講。本報特別轉載,以饗讀者。


前言

 我從2015年8月開始擔任兆湘國小校長。在我擔任校長之前, 有16年半的帶班經驗,及17年的行政資歷,其中8年半是班導師兼行政工作。表面上看起來我是一位新手校長,實際上,無論是面對學生、家長或社區民眾的問題,我都有豐富的經驗。我帶著經驗去面對未來的挑戰,主動承接一所即將進行校舍改建的學校。因此,如何將這複雜的議題全部放入教育的規劃當中,成為我的首要工作。

新手校長的經營挑戰

     

    翁校長帶領學校師長參訪高雄市多所改建過的學校(茄萣國小)
到一個新環境,首先,我從認識學校開始。

經驗思維vs學校歷史 ── 一所有歷史、有故事的學校
 兆湘國小是一所很特別的學校。1966年以前,學校的全名是「空軍司令部附設岡山空軍子弟小學」,這所學校隨著空軍一路從杭州、重慶輾轉到了台灣,然後在13個地方分別落腳。1966年8月1日,在岡山的子弟學校(又稱岡山空小)更名為兆湘國民小學,改隸屬縣政府,開始招收一般學生。我的第一個挑戰是如何將過去的經驗,運用在這個有特殊歷史的學校。

校舍工程vs專案發展──掌握工程期間的課程規劃
 1949年落腳岡山的子弟學校,使用日治時期的軍舍,在1975年左右陸續改建過一次,除了校舍翻新、量體減少及空地增加之外,採原地重建並保有空軍建築的元素。期間經過許多次極強烈的地震,到現在已經接近法定使用年限,而需要再次改建。因此,如何利用校舍工程期間,讓建築相關課程融入教學,是我的第二個挑戰。

溫水煮蛙vs校務翻轉──影響更多老師,照顧更多學生
 全世界的教育都在翻轉中,這是個培養未來所需人才的趨勢。但是老師有疑慮、有擔憂、也有習慣性安逸,甚至認為世風日下是因為教育主張翻來翻去的結果。所有的變革都與改變現狀有關係,也與權利結構改變有關。
 因此,如何讓老師在不經意當中展現出翻轉教育的效果,就像啟發學生潛能於無形一般,讓老師也勇於翻轉教室,就成為我的第三個挑戰。

     

    針對學校的中長程計畫與學校本位課程,學校教職員以「世界咖啡館」方式進行研習創作。
     
      學生在舞台上充滿自信地演出
     
      學校舉辦籃球比賽,學生在球場上競爭激烈。
 基於這三個挑戰,我要與大家分享,我如何從生活中引導學生及老師一起來玩教育。
 校園是學生活動的空間,歷屆畢業生都會留下令他們難忘的回憶。每年總有不少畢業校友返校追憶往日時光,也會在他們記憶中的角落留影,憶當年、話當年是同學會最有趣的過程。因此,未來哪些景物應保留、應遷移都必須細細思量。
 校舍改建的準備工作從學校需求計畫開始,因此,安排至外校參訪是當務之急。全校師長透過參訪幾所改建過的學校環境,及該校的籌建說明與建議,逐步了解「實用、好用」的重要性。在共同參與及提供需求建議的過程中,有共同創作的情感,更有需求被滿足的期待。
 校舍規劃的過程中,我們將基地中的所有因素一併考量,包括動靜分明、社區環境的連結,以及其他校舍將陸續改建的20年展望,保留世代參與機會的規劃方式,讓校園中的最大教具──建築物,發揮其境教功能。
 環境改變, 心境也會跟著改變。在學校的中長程計畫與學校本位課程方面,透過不同的活動設計,引導全校師長參與其中,在最短的時間內產出作品,例如「世界咖啡館」。除了老師們提供意見之外, 連未直接進行教學的職員也一起參與,不僅提供與教學現場不同的思維與建議,也讓這群學校後勤團隊了解「why and how」,讓大家的工作更融洽、更有效率。
 無論是外部參訪或是校內研習創作,只要沒有學生在場,老師們就像小學生一樣充滿好奇心與活力,不斷汲取別人的優點並激發自己的創意。因此,我們的活動總是充滿歡笑,老師們的參與度也幾乎達到百分之百,一點一滴慢慢累積的成效,讓教育翻轉的壓力化為無形。

新手校長的經營挑戰

 我的辦學理念有以下幾點:
 一、精緻—提升教育全面品質
 
TQM((全面品質管理)的理念在教育職場上就是全面關照,運用教學專業與科技設備,提供學生適性學習的機會,透過創新的理念與作為,翻轉傳統的、效率不佳的教學方式,讓學習成效大大提升。
 二、公義—彰顯教育深度關懷
 學校的四大優先必須兼顧:安全優先、學生優先、弱勢優先、品質優先。尤其對於需要特殊教育服務的學生,我們不但要落實平等原則,更需要提供積極性差別待遇,讓他們在校園裡受到更周延的照顧與服務,這才是真正落實公平正義的作法。
 三、卓越—激發教育領航優勢
 公平正義是高度發展的社會回饋人群的方向,但是,拔尖領航,國家社會進步才有前瞻性,眼光才會夠高夠遠。因此,菁英教育同樣需要,讓學生的各項表現從A到A+,奠下未來人才的扎實基礎,才能厚植競爭力。

 四、永續—促進教育長遠發展
 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作,企業講求效率的本質,在教育環境並不完全適用。教育工作需要彈性,但是最怕朝令夕改,更怕人息政亡,因為這是一個不可逆的成長學習歷程。因此,我會保留前人打下的基礎,更希望未來學校可以延續傳承、持續成長、永續發展,也就是說,要讓後來的人有參與的機會,校舍如此,教育規劃也是如此。

教育 著重生活禮儀

 「兆湘兒童三規律」是我到學校後,強化生活禮儀的第一步,因此,我經常提醒孩子們要做到三件事:
1.早睡早起吃早餐:好的生活習慣加上營養的飲食,就能擁有健康的身體,這也是家長的基本功。
2.會打招呼有禮貌:應對進退的態度會影響人際關係,也是未來工作時應有的基本態度。
3.不給別人添麻煩: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就是體貼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
 生活禮儀的養成不是只有學校的責任,這是一個全方位的任務,包括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共同提醒檢視,讓孩子沒有漏洞可鑽,讓孩子們在生活當中自然養成好的習慣,才能讓行為發揮深化與內化的功能,形成公民素養。
 社會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小家庭成為主要家庭結構,雙薪家庭增加,家庭功能式微甚至喪失應有的功能。因此,所謂的「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風」就看不見了,學校不能代替家庭,但是要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在不斷耳提面命的教育過程中,也要將心有餘而力不足或是找不到教養方法的家長當作學生來引導,才能讓親師成為共戰夥伴,在教育的路上攜手前進。








放學後,學生們準備騎車回家。
     
      孩子們歡喜地進行整理校園工作
     
      學校舉辦路跑活動,翁校長與學生合影。
教育 導正社會善良風氣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台灣人美在哪裡? 台灣人和氣、善良、樂於助人,越往南部越是如此,生活步調放慢一點,人與人之間也就會多一些溫度。但「一樣米飼百樣人」,社會總有例外,我們希望經驗中的善多於不良,這是需要透過教育、透過反覆練習來養成的。
 所以,學校要教正確的事、要教善良的事、要教美好的事。讓善良的風氣延續,並且不斷擴散,但是,社會風氣的形成不是靠嘴巴說說就行的,要身體力行、要形成習慣、要成為素養,這是一種帶得走的能力。
 學校還要教學生具備媒體識讀的能力。各式各樣的資訊媒體已經充斥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但是,並非所有訊息都是正確的、有用的、善良的。因此,如何突破資訊媒體的日夜洗腦,分清楚訊息是娛樂的還是正經的、有意義的,就是非常重要的事。
 教育更要培養學生具備批判思考的能力。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不會人云亦云,是非對錯能心如明鏡,懂得做正確的判斷與選擇,如此才能勇於負責,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教育 善用老祖宗的智慧
黎明即起 灑掃庭除 以身作則 師生共榮 

 朱子治家格言的開頭,就是一日之計在於晨。我們的孩子一早到學校要進行打掃工作;颱風過後,會留下一些痕跡讓孩子們一起來感受風災的威力。幫孩子們完成所有的工作並不是一件好事。 讓校園完全復原,孩子不會感受到他們對環境應有的責任。因為孩子要透過工作學習承擔並發揮能力,包括跟著師長學習辦理學生活動。
 彎下腰來打掃,就是謙卑的開始;同樣地,師長面對孩子,應該蹲下身來說話,才能感受到孩子的世界;對於弱勢者的需求要能感同身受,就得實地去了解一下他們的生活。所以,老師要以身作則,家長也不能置身於外,才能整合學校、家庭與社會,形成一個共榮圈,榮辱與共,教育金三角如果牢不可破,從校風的形成、家風的重塑,社會風氣就會自然而然往善良導正。

教育 找到生活目標 
創造生命價值

創價的人文思想源自於 對人類寶貴生命的尊重

 因此,以教育為基礎,透過對文化的欣賞與了解,學習對多元差異的尊重與包容,一起朝向共榮共享的和平世界,就是孔子說的世界大同。
 教育是生活、愛與學習,更是百年樹人的工作。學校要做的,是讓孩子領略學習樂趣,在自信中成為未來需要的人才,幫孩子找到生活目標,在挑戰中創造生命價值,並深化終身學習的理念,迎向新時代的需求。
 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先生曾說:「一個人偉大的人間革命,不久,也能轉換一個國家的宿命,進而轉換全人類的宿命。」
 對老師而言,教育最重要的是啟動孩子的潛能;對學生而言,學習最重要的是創造生命的價值。對我而言,在我迎接校長這個職務的挑戰時,就決意一人立起,影響更多老師,照顧更多學生;讓這份教育愛,發揮漣漪效應,創造絕對幸福。

 

< 回前頁

 

首頁

台灣創價學會Facebook
創價藝文Facebook
創價新聞電子報

關於創價學會

便利專區

台灣創價學會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 2014 Taiwan Soka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TEL:(02)2888-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