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訊息  | 創價新聞頭版 | 創價電子新聞
線上影片 | 給新朋友 | 目錄(網站地圖)
首頁 > 創價電子新聞  
 
依關鍵字搜尋文章:
2017-09-15 發布 神隱少女
 

                                                                               
◎文/黃素菲
   國立陽明大學 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副教授


 劇情簡介

   
 
◎圖/彭家玉
 本片講述一個小女孩在神靈世界裡發生的故事。荻野千尋是一個普通的四年級小學生,10歲的她隨父母搬家來到一個陌生的城鎮準備開始全新的生活。然而,因為途中迷路,她和父母誤闖入了一個人類不應該進入的靈異小鎮。
 小鎮的主管湯婆婆,是當地一家「湯屋」澡堂的巫婆老闆;而「湯屋」則是服侍日本八百萬天神洗澡的地方。鎮上有一條規定,凡是沒有工作的人,都要被變成豬被吃掉。千尋的父母由於貪吃,未經過店員允許就隨便享用食物,而遭到懲罰變成了豬。
 千尋為了拯救父母,在湯婆婆的助手「白龍」的幫助下,進入澡堂,並成功獲得了一份工作。她的名字被湯婆婆拿掉了筆劃太多的部分,成了「千」。在澡堂工作的過程中,千尋從一個嬌生慣養、做事情笨手笨腳的小女孩,逐漸成長變得越來越堅強能幹;她善良的品格也開始得到了澡堂中其他人的尊重,還一度曾被湯婆婆誇獎她的表現很好,深入並解開湯婆婆與錢婆婆的恩怨,也解救了白龍和父母,她和白龍之間也萌生出一段純真的感情。


 獲 獎

 《神隱少女》是由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日本動畫電影,劇本和導演為宮崎駿,此劇亦為宮崎駿帶來事業輝煌的成就,宮崎駿憑這部電影在2002年贏得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獎,也獲得2002年第52屆柏林影展金熊獎的最佳動畫片獎,成為日本第一部贏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的動畫電影。但是,當年宮崎駿為了抗議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拒絕出席2002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宮老先生可說是有原則、有個性的動畫大師!
 《神隱少女》於2001年7月在日本首映,同年12月在香港、台灣上映,翌年9月在美國上映。《神隱少女》是吉卜力首部日韓工作室聯合製作的電影,《神隱少女》在日本國內與國外創下空前的304億日圓票房,超越1997年電影《鐵達尼號》,為日本史上票房最高的電影。除了打破日本票房和入座率(2350萬人次)的電影外,還是首部風行全世界的吉卜力動畫電影,先後在20個國家或地區公映,並出版16個語系配音的影音產品。



 影 片 導 讀

   
 整個故事圍繞在千尋和白龍重新找到自己原本身分的過程,象徵著一種尋找自我身分認同的故事。荻野千尋(小千)進入了一個神秘的城鎮,遇到澡堂的管理人員白龍。白龍和千尋初次見面就覺得一見如故,並且知道她的名字,兩人相知相惜、互相幫助。為了拯救變成豬的父母,千尋留在澡堂「湯屋」工作,有如一個人進入現實的社會中,經過社會歷練、生命成長的歷程。
 她跟湯婆婆簽了工作合約書,被簡稱為千。日本從平安時代開始,娼妓們就有使用匿稱(源氏名)的習慣,延續到之後的性工作者,都採用這種不透漏本名的方式,而通常這些小名也會成為他們在生活中的名字。某種程度意味著真名與小名,區隔著真實的生活與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
 不同的名字也給出了角色定位,在酒店工作的人會為了要賺取最多的金錢報酬,迎合客人而改變自己的個性,講話奉承客人也是必備的武器。反觀來酒店消費的客人,同樣會拋下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化身成另一種樣子,透過金錢或是其他物質的助力,讓他們在酒店可以變成在現實中被壓抑的另一種角色,暢所欲言、為所欲為。戴面具的無臉男即象徵著變換角色的男人。

 千尋在澡堂經歷眾多磨鍊,得到很多熱心人的幫助。她在工作過程中,必須適應(fitin)環境,幾乎磨損、遺忘了原來的自我,差點就忘記自己的名字,也象徵著忘記自己。白龍告訴千尋務必要記住自己的名字,不要在這裡工作久了就忘記自己的全名,就好像在告誡一個下海工作的酒家女或是性工作者,千萬不可以迷失在紙醉金迷的世界,一定要記得自己最初來到這裡的原因。不也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不忘初衷!

   
 後來在白龍的幫助下,小千終於找回自己的名字(身分):荻野千尋。白龍最後也恢復身分,並找回了自己遺忘的真名「賑早見琥珀主」和往事。影片最後,千尋好奇地跑向小橋,就在從橋上眺望綠川的一瞬間,千尋突然明白了。這條綠川就是白龍從「那個世界」轉世以後變成的。
 我們都帶著自己身分走向人間,有些人刻意去隱藏某些自己不喜歡的身分(例如單親、學歷、外配第二代等),有些人則無意識地遺忘自己的身分。
 當生命不斷往前推進,我們幾乎會發現,所有那些生命中的點點滴滴,都將成為自己獨特人生無法割除的必要元素,只有完整的擁抱所有經歷過的身分,人生才會完整。包括輝煌的成就,以及某些背後的陰影,榮格說過,陰影也是力量。

 神靈的天宇
   

 宮崎駿藉由神靈天宇的設計,讓許多情節隱喻化,雖然千尋好像在澡堂經歷很長的歷練,事實上只待在這個城鎮4天3夜的時間而已,擴展了無限的想像空間。千尋在「湯屋」遇見各式各樣「奇異的人」,經歷千奇百怪「奇異的事」,錢婆婆告訴千尋必須自己面對挑戰,也是宮崎駿用來「發聲」的媒介。
 片中湯婆婆和錢婆婆這對雙胞胎,可以說是榮格心理學中善與惡的陰陽原型,湯婆婆是「惡」,而錢婆婆是「善」,是一體兩面,榮格認為我們必須整合陰陽兩面,擁抱陰影人格才能完整。「湯婆婆」和「巨嬰」之間的隱喻,可以用精神分析客體關係的角度來理解,巨嬰始終沒有離開嬰兒狀態,也就無法成為成人;「無臉男」象徵人類無止盡的慾望,足以吞噬所有一切,戴上面具可以遮蔽本性,變換身分而為所欲為;「鍋爐爺爺」有如變形的千手觀音,對眾生慈悲;「河神」這個角色在片中具有很重要的象徵意義,表達了宮崎駿對當今環境污染的憂慮。宮崎駿曾說,他年輕時參與清理河道的活動,真的有從河床的淤泥中拉出一輛自行車的經歷。河神剛來之時滿身污泥和垃圾,全身散發惡臭,澡堂以為他是腐爛神,然而在小千的辛苦清洗下, 他煥然一新,才知道原來他是河神,只是被人類所製造的垃圾所污染,產生垃圾瘤而生病。「白龍」在片中是1 2 歲左右的少年,他本來是「琥珀川」的河神,但是隨著社會發展,興建大樓時他所掌管的河流被填平了,導致他無家可歸,這也是宮崎駿對都市化的一種抗議吧!

 作為客體關係中
 外在客體的湯婆婆


   
   
 湯婆婆算是澡堂「湯屋」的主管,同時也是小鎮的「鎮長」,是個人人畏懼、法力強大的獨裁者, 經常會化身為黑翅膀的大鳥出門巡視。她是錢婆婆的妹妹,性格殘忍又貪財,有如現實生活中無情的資方。她對澡堂的客人百般討好,笑臉相迎,每天都在房間裡數錢記帳,是一個十足的吝嗇小老闆形象。湯婆婆對勞方十分苛刻,命令凡是不工作的人都要變成豬被吃掉,而為她工作的人都會被拿掉名字,一旦記不起來自己的原來身分,就永遠都離開不了她的澡堂了。象徵著一個人一旦忘記初衷,就永遠迷失在追名逐利,或為五斗米折腰的現實世界裡。
 然而,作為掌控權力核心的湯婆婆,面對她的寶貝兒子卻完全沒有辦法,可以說是到了無所不從的嬌慣地步。湯婆婆在片中也可以解讀為一個母親的形象,是一個被嬰兒綁架的母親,無法堅持「健康自我」的運作原則。作為嬰兒的重要外在客體,湯婆婆這個客體缺乏協助嬰兒內化自我形象的能力,致使嬰兒始終留在被「本我」的本能驅使的狀態中。客體關係理論認為早期與重要他人的互動經驗,尤其是與主要照顧者之間的互動經驗,是個人自我概念、對他人心理意象、情緒發展與日後人際關係的雛形。也就是說,湯婆婆是要協助嬰兒形成人格的重要客體。客體只要足夠好( good enough)就好,不可以好到剝奪了所有作為主體的嬰兒之能動性。
 所謂「客體關係」指的就是自體(self )與客體(object)互動所形成的人際關係。更具體地說,「客體關係」是指:嬰兒在生命早期的主要照顧者(外在客體)之間的互動情感經驗,被嬰兒內化後所形成與內在客體的關係型態。個體在日後與現實世界中其他外在客體的互動關係,會受到早期所建立的內在客體關係型態的影響。也就是說,一個人在嬰兒狀態形成「內在自我」是依賴他的外在「客體」的對待方式,也就是母親或重要照顧者對待嬰兒的方式,決定了嬰兒的「內在自我」。片中, 湯婆婆就是嬰兒的外在「客體」,她似乎讓嬰兒「吞食」掉客體, 變成無法成為「人」長不大的「巨嬰」,無法發展出健康的人我分際,成為自我中心、缺乏同理別人能力的病理狀態。
 客體關係理論認為,藉由母親對嬰兒的照顧,並且創造一個可預期的環境。一個足夠好的外在客體,能夠: 1 . 協助嬰兒學習知道別人對自己行為的期待,也就是協助發展面對現實的「自我」功能; 2 . 提供精神/道德層面的價值觀,也就是協助發展道德原則的「超我」功能; 3 . 能夠協助嬰兒發展出從焦慮狀態中平靜下來的能力。看來片中湯婆婆在嬰兒需要全然依賴他時,顯然沒有提供一致性的養育原則,也沒有創造一個涵容性的環境,所以片中的「巨嬰」極具破壞性,缺乏同理心、經常憤怒或攻擊。
 在正常的自體客體發展裡,兒童的早期互動是處在自體客體的關係形式裡, 在這關係裡, 他人被經驗為一自體的延伸。也就是嬰兒經常覺得母親是自我的延伸。在誇大自體(Grandiose self)階段中,兒童相信自己是全能的「我很棒,且你讚賞我」;於是他開始認知到他的需要被一全能而完美的他人(通常是母親── 「你很棒,且我是你的一部分」)所迎接。片中的湯婆婆顯然一直留在這個階段, 並未前進到正常發展的下一個「分離個體化」(individualization)階段,致使嬰兒成為「巨嬰」,當嬰兒-母親的需求相配合時,會在嬰兒(自體)和母親(客體)間有漸增的分化,逐漸覺察到自我與他人的自主性。但是,誇大表現癖「巨嬰」狀態,是因為想要企圖誘出母親持續的讚許, 而母親又缺乏正確同理心, 片中的湯婆婆是過度溺愛,並非對嬰兒正確的同理心,使得嬰兒無法建立一個完整的自體(self),導致出現「崩潰現象」如攻擊、酗酒、嗑藥、自傷、強迫性行為等來自我安慰。
 還好片中的「巨嬰」最後如期地進入分化階段,發展出成人自我(ego)。

 巨嬰與精神分析

   
   
 小少爺這個大嬰兒, 因為害怕「細菌」而天天待在堆滿了玩具和枕頭的房間裡,和大多數孩子一樣喜歡用哭來威脅人。「害怕細菌」等於是害怕外在的現實世界,可以理解成「拒絕進入成人世界」,而繼續留在嬰兒狀態。澳洲導演珍康萍的《鋼琴師和她的情人》女主角艾達一直「不說話」只用鋼琴發聲,也是一種拒絕進入成人世界,艾達、女兒與鋼琴三位一體,成為不願意被馴化的表徵。
 「巨嬰」是以不願意離開嬰兒狀態,來否定成人世界,但是這個「不願意離開」也注定是個否定,所以,「巨嬰」其實是雙重否定,既否定嬰兒狀態也否定了成人世界。「巨嬰」當然也可以延伸到任何形式的「停滯」或「退化」,像是「食古不化的因循」、「逃避應負的責任與挑戰」等,也終究都是一種對當下自我與未來可能性的雙重否定。片中的「巨嬰」既表徵了自身對世界的抗拒,也指涉湯婆婆作為客體的失能。
 片中, 錢婆婆將「巨嬰」變成一隻小老鼠,從巨大到渺小,也是很有意思的悖反,或許就是需要這種反差,比較能產生頓悟。小老鼠跟隨千尋旅行,後來有了很大成長,經歷許多過程,故事的最後他恢復原狀,他成為發展出成人自我(ego),有能力以「理性成人」狀態,說服湯婆婆去幫助小千,解除小千父母身上的魔法。

 慈悲眾生

   
   
 鍋爐爺爺是澡堂鍋爐房的主管,他的工作是負責控制著澡堂泡澡用的藥材和熱水,他像是一個普通的老爺爺,卻長有可隨意伸縮的六條手臂,身體的形象像是蜘蛛一般,從巨大的藥材櫃拿取藥材時非常方便。他的個性很堅定,也很慈善對待他人,有如千手觀音的化身,既權威又慈悲,掌管澡堂鍋爐輸出熱水,有如掌管人生源泉挹注生命能源,象徵溫暖與力量。
 有如救苦救難觀音菩薩的鍋爐爺爺,在白龍的推薦下,小千找到他,並要求他讓自己在那裡工作,鍋爐爺爺表面不肯幫忙,還是讓小千去了湯婆婆那裡取得了工作。鍋爐爺爺多次幫助小千,最後還拿出一張收藏了40多年沒用完的車票,讓小千能去到錢婆婆的住處歸還印章。人處在困境最需要一雙援手,宮崎駿並沒有八股地散佈「溫暖人間」的訊息,但是,鍋爐爺爺確實可以象徵人在困境中渴望獲得的隱形支持力量。

 湯屋與湯女

   
   
 湯屋是日本文化中的特色,也孕育了日本風化場所的紅燈行業,甚至日據時代的北投被塑造成色情專區。千尋在「湯屋」的工作是「湯女」,影射在江戶時期在公共澡堂接待並服務男性的性工作者。片中「無臉男」經常給千尋很多金錢,可能意味著身體交易,可以用錢來「擁有她」。故事情節不免讓人聯想到日本特種產業崛起、孩童暴露在這種環境的問題。這樣說來,千尋可以算是一名為了父母的貪婪贖罪的雛妓少女。
 不知道有多少人也是10歲搬家?通常家中有10歲孩子的父母,大多是事業上發展的關鍵高峰,做為孩子,父母說要搬家,孩子只能轉學。千尋雖然說著:舊的比較好,但也只能接受父母的安排。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湯屋」可以比喻成無法選擇的命定環境。那麼神隱少女就是一部面對生命無法預測的風雲,如何因應的電影了。

延伸思考

1.電影中你最認同誰?為什麼?
2.對於湯屋的隱喻,你還會想到什麼?
3.整個故事圍繞在千尋和白龍重新找到原本身分的過程,象徵著一種尋找自我身分認同的故事,你同意嗎?
4.你生命中有過鍋爐爺爺嗎?
5.「巨嬰」其實是雙重否定,既否定嬰兒狀態也否定了成人世界, 你有其他的詮釋嗎?

   

< 回前頁

 

首頁

台灣創價學會Facebook
創價藝文Facebook
創價新聞電子報

關於創價學會

便利專區

台灣創價學會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 2014 Taiwan Soka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TEL:(02)2888-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