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會加油站 | 佛法教學 | 給新會員 | 實用工具箱
每週箴言 | 檔案下載區
首頁 > 便利專區 > 佛法教學 > 教學小櫥窗  
判定宗教的基準(2)-五重相對─大小相對 2010-03-27 發布
所謂的「大小相對」是指,佛教中將小乘教與大乘教比較後,明示大乘教優於小乘教。
 所謂「乘」,是載、搭乘之意,因佛的教導將人們從迷惘與苦惱中引導到悟達 的境界,因此譬喻為承載物。
 小乘教是指,釋尊滅後佛教分裂為許多教派,其中,小乘教在經典方面,是以《阿含經》,論說方面(將教理體系化的理論書)則有《俱舍論》等著作。
 相對於此,從西元前後起,開始批判小乘教,展開回歸釋尊精神的佛教復興運動,就是大乘教。
 大乘教的經典有《華嚴經》、《般若經》、《阿彌陀佛》、《大日經》、《法華經》等;論說方面則有著名的《大智度論》。
 小乘教主張出家修行,是為了以自己悟道為目標的二乘(聲聞、緣覺)而有的教義。但這只能夠拯救少部份的人,因此譬喻為小的承載物。
 小乘教認為,苦惱的原因在於自己的煩惱,要解決苦惱唯有將煩惱消滅,並以追求嚴格的戒律與修行來求得解脫(藉由悟達而解放苦惱)。針對解決煩惱之道,須求 諸於自己生命內在的這項論點是正確的。
 然而,為了完全解決煩惱的境地(果),必須透過消滅身心(因)的方式,結果是否定生命本身,無法成為真正的救助。
 因此,大乘教批判小乘教是灰身滅智(將身體燒成灰,斷絕智慧)。
 相對於此,大乘教是為了自他彼此皆能獲得幸福、是為菩薩所說的教義。大乘教不僅謀求救濟自己,也以救濟眾生為目標,因此譬喻為大的承載物。
 大乘教的教導,不是如小乘教般排除煩惱,而是讓擁有煩惱的生命顯現菩提(悟達)的智慧,藉由這種智慧有效正確地超越煩惱,因而確立清淨且強大有力的生命主 體(佛界)。這就是「煩惱即菩提」。

< 回前頁

首頁

台灣創價學會Facebook
創價藝文Facebook
創價新聞電子報

關於創價學會

便利專區

台灣創價學會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 2014 Taiwan Soka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TEL:(02)2888-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