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訊息  | 創價新聞頭版 | 創價電子新聞
線上影片 | 給新朋友 | 目錄(網站地圖)
首頁 > 創價電子新聞  
 
依關鍵字搜尋文章:
2014-02-14 發布 17世紀思古行春~中台灣~
 





  位於大甲溪出海口南側的高美濕地(本報檔案)
 
歷史概說
  
 十七世紀,在荷蘭人、西班牙人及大量漢人移入之前,台灣是南島語族原住民的世界,本島及離島從海岸、平原到山地都有原住民居住。根據後來日本人類學家的踏查和研究,台灣原住民在語言、文化上至少可以分成二十多個不同的族,但各族的原住民都以散居的部落形式存在,一個族有很多部落。
 1593年,日本統治者豐臣秀吉曾派遣商人原田孫七郎送信給當時稱為「高山國」(高砂國)的台灣,要求台灣向日本朝貢。因當時台灣沒有全島及局部的統治者,所以這封信無法送出。
 然而,在1640年代,台灣中部出現一個跨族群的「大肚王」部落聯盟,首領稱之「干仔轄」,包括拍瀑拉族、巴布薩族、巴宰族等原住民族群,共有二十幾個大部落,勢力範圍主要在今台中市,以及彰化縣、南投縣的部分。
 荷蘭人自1624年統治南台灣,西班牙人自1626年統治北台灣,荷蘭人在1642年北上把西班牙人逐出台灣後,為了打通台灣南北的陸路,曾出兵攻打大肚王,但未成功。
 荷蘭人統治台灣三十八年,但軍隊人數一直不足千人,為了管理當時分散各地、人口遠比漢人多的原住民,採取懷柔政策,設立「地方會議」制度,要求各原住民部落都要派代表參加。大肚王雖然向荷蘭人臣服,也在1645年派代表參加地方會議,但仍保持獨立狀態。
 明鄭王朝在1662年驅逐荷蘭人,為了安頓兩萬多人的軍隊,實施兵農合一的屯田制,軍隊前往各地屯墾,另一方面漢人移民拓墾的村庄也不斷增加,都侵擾了原住民的部落和傳統領域。原住民起而反抗,就遭強力鎮壓。
 明鄭軍隊曾多次攻打中台灣的「大肚番」,在1670年攻入「沙轆社」(今台中市沙鹿區)原住民部落,結果該部落的房屋、田園被毀,數百人口幾被屠殺殆盡。
 1732年,中台灣原住民發生大規模抗官事件,大清政府從內地調派大軍前來鎮壓,整個事件經過一年才告平息,原住民死傷慘重。1823年之後,中台灣原住民因生活不易,大量陸續遷往南投埔里。


台中多處休閒環保遊憩處

  左、右圖:中台灣兼具休閒觀光的梧棲漁港(本報檔案)

   
 前往中台灣旅遊,已看不到大肚王國的遺跡,只能憑弔歷史對當年原住民的無情。十七世紀,拍瀑拉族原居地在今台中的大甲、龍井、沙鹿、梧棲、清水一帶,巴宰族原居地在今台中豐原、神岡一帶,巴布薩族原居地在今彰化的鹿港、溪州等一帶。今天,留在原鄉的人已漢化或凋零,遷到埔里的人則還保有活力振興族群文化。
 來到清水,應該來一趟親水之旅!可去位於台灣海峽中部海域、台灣西部海岸的梧棲漁港。梧棲漁港是中台灣重要的漁港,兼具休閒觀光的海港,除了有海洋生態景觀,還有遊憩碼頭、海鮮美食。
 清水的高美濕地位於大甲溪出海口南側,面積廣大,因泥土堆積,育孕豐富的生態資源,吸引候鳥在此棲息,成為台灣幾處雁鴨集體繁殖區之一,各種鳥類多達一百二十餘種,不但是生態保育區,也是賞鳥的好地方。
 沙鹿的大肚山達賴休閒農場,與中華民國自然生態文化協會、大肚山農村體驗學園合作成立,園區廣大,分為生態區、休息區、焢窯村,提供戶外教學及休閒,成為民眾親近大自然、增長生態知識的好去處。


彰化古蹟、埔里文風盛

 

   由左至右:「埔里紙產業文化館」、虎頭山麓「台灣地理中心碑」(本報檔案)
 來到彰化鹿港,就會想到一句台灣俚諺「一府二鹿三艋舺」,彰顯台灣在清代從南往北發展的三大城台南、鹿港、萬華。今天的鹿港已沒有原住民的遺跡,唯有「鹿港」地名可能是原住民語音譯。鹿港古蹟之多在全台僅次於台南,並有很多傳統工藝匠師,以及老街的美食小吃。
 特別推薦國定一級古蹟鹿港龍山寺,1653年建廟,1786年遷到現在的位置,並經多次重建,以建築和雕刻著稱,成為台灣現今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建築。
 來至南投埔里,可感受多元族群文化。早年從中台灣移居到此的拍瀑拉族、巴宰族後裔,還保有聚落並推動族群文化復振。當年拍瀑拉族的「大肚社」、「水裡社」,遷到埔里後建「大肚城」、「水裡城」,今天位於埔里鎮中心區的「大城里」,其名稱即取自「大肚城」前後二字。巴宰族則住在愛蘭台地(愛蘭里、鐵山里),當地水質清澈、甘甜,用來釀造著名的埔里紹興酒,故稱之「紹興泉」。
 埔里虎頭山麓的「台灣地理中心碑」,以及廣興紙的「埔里紙產業文化館」,都值得一遊。

< 回前頁

 

首頁

台灣創價學會Facebook
創價藝文Facebook
創價新聞電子報

關於創價學會

便利專區

台灣創價學會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 2014 Taiwan Soka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TEL:(02)2888-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