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訊息  | 創價新聞頭版 | 創價電子新聞
線上影片 | 給新朋友 | 目錄(網站地圖)
首頁 > 創價電子新聞  
 
依關鍵字搜尋文章:
2014-02-25 發布 精神的體驗
 



 「精神」是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名詞,但你是不是也覺得,要說清楚它是什麼,卻又相當困難?不妨,我們從下面四個層面來探索、體會「精神」與「精神健康」的內涵。

(1)精神是一種生理功能

體驗:精神的四個層面
1.想一下您的心情!
2.思考一下您現在正在做什麼?
3.反省一下您在想什麼?
4.感受一下您的呼吸!


判斷精神狀況的四種管道
 想一想,我們怎麼樣知道一個人的「精神」狀況如何呢?上面四個體驗,也正是經過專家研究,歸納出來了解一個人精神狀況的四種管道。
 我們稱這四個管道是「精神的ABCD」:情緒(Affect)、行為(Behavior)、認知(Cognition)、生理驅力(Drive)。換言之,透過瞭解一個人心情好不好(A)、行為舉止合不合宜(B)、思考靈光不靈光(C)、還有吃、喝、呼吸、睡眠、性需求是否正常(D),我們可以大致判斷一個人的精神狀況良好與否。

精神是腦生理功能的展現
 科學家也進一步發現,這四種功能與大腦的運作息息相關,就如同腸胃表現消化功能,精神是一種生理功能,精神功能透過「腦」這個器官來展現。
 常見的例子,就是一氧化碳中毒,會導致血液中氧氣不足,最容易受到傷害的器官,就是腦。腦部缺氧帶來的傷害,輕微一點,造成部分腦功能喪失,使人日後發生癡呆的狀況,嚴重的,危及上述講到的D功能(生理驅力),會導致死亡。
 但若腦這個工具因為某些因素導致功能受損,就會減低完成生活任務的效能。譬如因為酒精作用,大腦開始意識不清,對距離、速度的判斷失準,如此情況下開車,就好像開了一台煞車失靈、方向盤不聽使喚的車一樣,很容易出車禍。
 精神疾病,可以說是腦的生病,有些疾病如焦慮症、憂鬱症會伴隨頭暈、心悸、腸胃不舒服、失眠等身體症狀,透過精神藥物改變大腦內化學狀態後,可以有效緩和精神疾病的症狀,這些在在都顯示,精神是腦的生理功能展現。

(2)精神是一種狀態
1.昨天怎麼過的?工作上發生什麼事?
2.對昨天發生的事,有什麼心得?
3.人家說台灣社會很亂?是怎樣情況?
4.您的看法如何?
5.這個月家裡發生什麼事?
6.您的感受如何?

因個體差異展現不同精神狀態
 對於同一件事情,每個人都可能會有不同的情緒感受、價值評斷、行為反應,例如,走在路上看到一位陌生人對自己微笑,某甲可能認為對方是被自己的美貌吸引,因而更加昂首闊步;某乙卻可能懷疑自己臉上是否沾到髒東西,心情緊張,趕緊找鏡子確認。
 這也是「精神」的一個特性,它象徵著ㄧ個獨特的個體,此番獨特,一部份來自於大腦先天特質的不同,一部分則因為每個人所處的環境、際遇不同,不停地與腦交互作用,創造了每個人獨特的個性,所謂「一樣米養百樣人」,傳神地描述了這個現象!
 事實上,精神所象徵的狀態,除了有個體差異,同一個人在不同時刻,也會有不同的精神狀態。譬如剛剛睡醒,精神飽滿,做事起勁有效率;但加班疲憊一天後,精神不濟,如果又遇到額外的事情要處理,平常性情溫和的人,都可能因此暴躁起來。

(3)精神是一種變動現象—昨日與今日
體驗:精神的反應與特性
1.昨天對朋友(家人)生氣,睡了一夜,早上醒來,自覺昨 天真蠢啊!您是否曾有過類似經驗?
2.學習騎腳踏車的人,昨天怎麼騎就是偏一邊,一直 倒下去!今天卻能不知不覺中,一直向前行!您有 類似經驗嗎?
3.昨天對一件事非常介意,心情痛苦得很。今天看到 天空,覺得真美啊!昨天怎麼事情想不開?您有類 似的經驗嗎?

腦是學習的器官不斷接受時間磨鍊
 腦是一個學習的器官,在變動的人生歷程中,隨時接受時間的磨鍊。面對生活事件,大腦會產生知覺,引發情緒及思考判斷,再依據情境,以最有利於當下的行動反應。每經過一個新的事件,大腦就會「聯結」情境與行為,在下一次面臨相似狀況時,參考過去經驗,適當地反應。
 藉由大腦的學習與記憶,人生經歷在大腦內刻劃痕跡,形成背景知識,讓人依據過往的經驗,開啟下個階段的作法。在人生前進的每一步,延續過去成功經驗,建立自己的行事風格,或對過去作法形成變革,不斷創新。
 所謂「昨日是,今日非」,曾經認為正確的事,的確會因為經過一段時間的人生經歷,學習了不同的思考觀點,而產生不同的看法。譬如小孩子都認為世界上最好的父母,要能夠讓自己盡情吃糖果、看電視,但到了自己為人父母時,才發現管教孩子,教導孩子節制,才是盡責的表現。
 即便沉浸在愛情中,說出海枯石爛的誓言,也可能在經歷一些事情之後,變成輕如鴻毛的戲語。這種時候,我們往往疑惑,究竟哪個當下才是真實的感受?事實上,兩者沒有真假之分,精神本身便是一種變動的現象。
 看來,或許要能把「變動的無常」視為常態來看待,才能具備較多的彈性與迴旋的空間,悠然面對人生中的不同際遇。

(4)精神是一種存有—個人與環境
體驗:
1.想起童年,有哪件事會讓您覺得很有趣?
2.生活中,您會常常想起哪一個人嗎?他(她)對您  有什麼意義?
3.思索自己的未來,會是如何的生活呢?
4.您家附近有哪些您常去的地方?
5.台灣的哪裡,您的印象最深刻?
6.您想去哪裡旅行嗎?


換個角度看事情是智慧的表現
 「個體」就是人生的基本單位。「環境」泛指個體之外的一切人、事、物,我們與環境互動,交流,從而不停地厚實我們的精神內涵。就像天氣太熱,我們會躲到樹下乘涼;太冷,我們會烤火取暖,這是身體尋求適應與舒適的機制,大腦也是這樣,它是一個開放性的器官,總是不停瞭解環境,嘗試掌握環境,尋找自己在環境裡的定位,從而,可以創造有利自己的局面,提升精神的健康。
 在時間流逝中,環境不停變動,個體也隨之產生情緒反應,並對週遭事物與自身進行評估和考量,此即精神的作用。如果我們對某件事物懷抱正向、有價值的感受,會影響腦的整體作用,使整體心身感受一致,並引發符合期待與目標的行為反應。
 舉例來說,初搬遷至一個社區中,我們會藉由與環境的互動,評估鄰居的友善程度、住在此處的舒適感。一旦發現所處的社區內居民相處融洽、環境整潔,自己的心情與生活品質隨之提昇,建立起對社區的認同感,促使我們想主動參與社區活動、增進與他人的互動,甚至進一步協助清潔社區環境或監督社區管理,因而打造出更加符合理想的居住環境。
 換言之,腦是一個開放性的器官,為了創造出有利於自己的環境,必須先瞭解環境、掌握環境,從有限、變動的環境中去尋找個體自我適切的位置與角色。
 在這個尋找與調整的過程裡,個體不斷嘗試新的可能,在錯誤、挫折、衝突中,建立人生經驗與生活技巧,同時瞭解自己的可能性,接納大腦的有限性,學習在有限的生命裡,有效率地盡情揮灑。如此,每一個人都可以在生命歷程中,逐步安頓自己的精神,為精神覓一個存放的處所。
 生命流程中的個體精神,具有發展性、成長性、 希望性、掌握性、關懷性、清明性與多元性等面向。精神是一種生命具體的存有,它有鮮明的個體色彩,同時又與所生活的環境背景緊緊相繫,其中的點點滴滴,都為生命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全文完)

< 回前頁

 

首頁

台灣創價學會Facebook
創價藝文Facebook
創價新聞電子報

關於創價學會

便利專區

台灣創價學會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 2014 Taiwan Soka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TEL:(02)2888-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