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訊息  | 創價新聞頭版 | 創價電子新聞
線上影片 | 給新朋友 | 目錄(網站地圖)
首頁 > 創價電子新聞  
 
依關鍵字搜尋文章:
2014-04-18 發布 親職短文—孩子需要被聽到和被看到(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曾端真副校長)
 

=
親職短文—孩子需要被聽到和被看到
=


                                                                                    ◎文/曾端真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副校長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圖/廖嘉吟
自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父母便一直在和孩子玩猜猜看的遊戲,嬰兒哭了,大人必須猜猜這小傢伙為什麼哭了,是餓了?冷了?那裡疼了?是不是要人抱?嗯!大概是餓了吧!但是為什麼他又不肯吸奶呢?是牛奶泡太濃了?太淡了?還是太燙了?太冰了?咦?吃飽了為什麼還哭呢?……一連串的猜測,幾乎是父母與孩子互動的基本模式。曾幾何時,父母不再玩這個遊戲了,然而在父母心中的問號卻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擴大,問號仍然存在,只是父母似乎不再有耐性來猜猜看了。

父母心中的疑問
父母心中典型的疑問有:「孩子為什麼不肯認真讀書?」、「孩子為什麼老是屢勸不聽?」、「孩子明明是聰明的,為什麼不肯努力?」、「為什麼白天和同學玩得還不夠,晚上電話還講個不停?」、「為什麼不早睡早起?」、「為什麼在家裡待不住?」、「為什麼那麼會頂嘴?」、「為什麼老愛和手足爭吵?」、「為什麼要和壞孩子鬼混?」太多的疑問難倒了現時代的父母。

解答心中疑問的方法
要解答父母心中的疑惑,有個原則可循,那就是回到嬰兒時期的親子互動方式,在教導孩子之前,先在心中問問自己「孩子要的是什麼」?當你看到這裡時,可能會很有把握的說:「孩子是我養的,他要什麼我會不知道嗎?」心想,他就是要零用錢,要玩、要輕鬆過日子,要「沒有人管的日子」,要別人都聽他的……等等。沒錯,表面上看起來,孩子要的似乎就是這些。不過,父母們要更深入的去猜孩子內心深處的渴望,而不要被孩子外在的表現激怒。要像對待嬰兒一樣,不要因他的哭泣而生氣,而是要猜在表面的哭泣底下,他在渴求什麼?

孩子抗議背後的共通性
   

如果你的記憶不錯的話,在孩子上幼稚園或小學時期,他們可能都向父母說過類似抗議「不公平」這樣的話。如:「弟弟有玩具,我都沒有」、「哥哥可以出去玩,我為什麼不可以?」、「哥哥不必洗碗,為什麼只有我要洗碗?」、「別人都可以,我為什麼不可以?」種種的抗議背後有一個共通性,那就是「爸爸(媽媽),請聽我說!」的吶喊。
當然,你應該還記得最常向孩子說的話是:「不可以!」、「不要再說了」、「沒什麼好說的!去讀書。」、「小孩子,懂什麼?」。
或許,你也常苦口婆心的和孩子說話,但是在談話的過程,你是張嘴說得多呢?還是張開耳朵聽得多?如果,你的孩子現在讓你很頭疼與操心,他只是在用那些反抗性的行為來表達他對父母的抗議,抗議父母不瞭解他,不聽他說。

傾聽孩子的想法、給予關愛
孩子要的不多,他們最需要的是被父母「聽」到與被父母「看」到,意思是他們需要感覺得到自己在父母心目中是有價值的、是被尊重的,就像他在嬰兒時期所得到的一樣。
所謂的被聽到,是指孩子的心聲有被尊重,被看到是指在父母眼中自己是重要的。那些反叛性強的孩子,大都無法感受到在家中之自我價值。當父母願意少說多聽,多給孩子關愛的眼神,而不是監控與不信任的眼光,那麼總有一天,孩子會被你的尊重、信任與愛所融化,將變得比較柔軟,不再和父母硬碰硬的衝突了。

< 回前頁

 

首頁

台灣創價學會Facebook
創價藝文Facebook
創價新聞電子報

關於創價學會

便利專區

台灣創價學會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 2014 Taiwan Soka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TEL:(02)2888-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