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訊息  | 創價新聞頭版 | 創價電子新聞
線上影片 | 給新朋友 | 目錄(網站地圖)
首頁 > 創價電子新聞  
 
依關鍵字搜尋文章:
2014-05-02 發布 瀟灑走一回—楊興生的傳奇人生
 




油畫家楊興生
   

1938年出生於江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系畢業,1967年赴美深造,其作品具象與抽象兼具;具象創作足跡遍及臺灣各地,將田園美景展現地栩栩如生,藉由繪畫保留大地的原貌,喚醒人們珍愛自然環境的意識。抽象創作色彩繽紛且奔放,展現出創作者對色彩的敏銳度及畫面結構處理的律動感。
 曾擔任多項美展評審,榮獲中華民國畫學會油畫金爵獎及中華文藝學會第二十八屆油畫繪畫文藝獎章。

畫廊界的祖師爺
   
 
鄉愁 2000 油彩‧畫布 53*65cm


楊興生,畫壇人稱「老楊」,為人熱誠、風趣,畫得一手好油畫,從抽象、半具象到寫實,無所不能。而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從美國到台灣,他前後開過七家畫廊,堪稱台北畫廊界的「祖師爺」。   
在台北創立「龍門畫廊」時,生意很好,朋友都說楊興生很會創業,膽子也很大,但是他很難守成,他也不在乎,他的想法是垮了再衝就有了。楊興生小時候喜歡打撞球,別人都認為他是不良少年。他在台灣鄉鎮及客家地區作畫,是他抒壓的方式之ㄧ。他也很重視休閒,他在畫廊沒有老闆的架勢,30年前他就已經實行週休二日了。   
楊興生身兼畫家及經營畫廊兩個身份。在作畫時,他只是個畫者,從不去想畫廊的事;在經營畫廊時,他專心作個稱職的經紀人,他可以把這兩種角色清楚地分開。楊興生是台灣第一個研究並了解藝術市場的畫家,他認為「賣畫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因為創作固然重要,但起碼要能維持生活。因此他有一句名言:「藝術不是我的生命,它只是我的生活。」

   
 
美濃春意 油彩‧畫布 72.5*91cm
說到開畫廊,台灣只要對藝術行業的經營有興趣者,就可以開畫廊了,在美國洛杉磯開畫廊則需要有畫廊經理人的執照,除了要有畫廊經營管理的專業知識外,也要有藝術史的概念,楊興生曾如此表示。   
楊興生回台灣的理想是希望畫家靠自己作畫就可以維生,但台灣政府沒注意到國外專業畫家的制度已經很競爭了,台灣學藝術的很可憐,像攝影家、畫家都一直在沒有專業分工的經紀制度下流浪,所以他有一個專業畫家的理念,藉著分工制度,有專業經理人負責為畫家處理一切庶務工作,畫家就可以全心投入創作。
因為做個專業畫家是需要時間與體力來作畫的,楊興生已經做了40多年的專業畫家,每一幅畫作都是他親自到現場取景,通常一個景只畫一次,而且他常環島作畫,冬天的油麻菜子、夏天的荷花、八月的澎湖…等,都是引他入畫的題材。

浪蕩子的美學觀
   
 
浪漫花鄉 2012 水墨 65*80cm


楊興生從小經歷過從大陸逃來台灣的艱辛過程,一旦踏上福爾摩莎這塊土地時,他感覺自已好像來到了天堂,小小的生命重新獲得截然不同的詮釋與使命感。他的油畫作品含有很濃厚的鄉土風韻;他的繪畫離不開他的生活環境;他只畫在他心裏有感動過的景物。   
「我太喜歡台灣了!當我到全省走透透要取景寫生的時候,到處都吃得到台灣風味的美食,以及外來文化融合的風味餐。我們寶島四季的蔬菜水果、高山茶、文化特產,想要自己品嚐或想當伴手禮給親朋好友,都很方便。也常感受到台灣人的善良與熱情…這一切的便利與台灣的民主,都能成為我一生中很快樂的生活記憶,也都讓我深深的愛上這塊土地,這種種的情愫,讓我對台灣的美,有一種使命感,我想在台灣的美麗還沒完全褪色前,搶時間入畫,也想為後代子孫,用我的繪畫風格來記錄她。」

身為現代主義者,不是接受自己在時間流逝中隨波逐流,而是把自己看成是必須苦心經營的對象:這也就是波特萊爾(Baudelaire)所稱的浪蕩子美學。福柯(Michel Foucault)曾表示,對波特萊爾而言,身為浪蕩子或現代主義者,需要一種「修道性的自我苦心經營」;浪蕩子美學實為現代性的精髓。根據福柯的說法,現代主義者波特萊爾不是個單純的漫遊者,他不僅是「捕捉住稍縱即逝、處處驚奇的當下」,也不僅是「滿足於睜眼觀看,儲藏記憶」。楊興生也一如波特萊爾般,一心一意在當下環境裡尋找歷史的詩意。
   
泱泱有容達觀天人   

   
 
三芝古厝 2013 油彩‧畫布 65*80cm

楊興生的創作主要分兩種風格,鄉土寫實與抽象表現,兩軌同時進行且皆發展出自我的畫面特色;在寫實創作方面,楊興生善用中小圓筆沾調凝滯厚重的顏料,以重複疊蓋描點的方式,嚴謹的勾勒出台灣鄉間的光影景致。選材風格雖著重擬真,但楊興生不免在構圖與色彩上表達自我浪漫的情懷,有時以高提的地平線強調水光、花葉、作物強勁的生命力與虛實相間的美感,有時則以天、雲為主題,用壓低視點、加重地面色來表現農家愛物、自在的瀟灑心境。為了強調畫面的對比,楊興生常會局部簡化畫面物件,以幾何的概念重新結構寫實的風景,像是刻意留白的牆面,誇示放大的花叢,讓繁、簡、明、暗在他的畫作中各居其位且可相襯相托,加強了作品的藝術性與想像力。   
在楊興生的具象山水中,其構圖與色彩實充滿著抽象的音樂性。在音樂中,內容與形式是融為一體的。音樂的素材是在物體振動中有具體物理起源的聲音,這些聲音的連結,透過審美規範的作用,形成了音型和構思,最終鑄造成一個完整的藝術表現形式。

   
 
太極 1978 壓克力彩‧畫布 38*45.5cm
楊興生的人間文化財是屬於我們大家的,而作畫的滿足與快樂是屬於楊興生的。這位年過七旬的老頑童,於晚年回歸藝術家本質,左手採集台灣美麗鄉村風景,右手揮灑自己征服畫布的慾望,在現實與抽象之間,勾勒出我們最深層的記憶。充滿韻律的筆觸,以協調的節奏凝結成畫面上的瞬間,讓我們倏然想起,這看似存於夢境中的畫面,竟扎扎實實皆是我們生命中的場景:田梗上追著蜻蜓前進,荷葉田中看蝌蚪群聚,轉角的巷子口飄著豬油拌飯的香味,正呼喚著孩子們回家。而畫面中鮮少出現的人跡,正是等待觀看的人,為自己找個棲身之處。   
人不免要老、要離世,即使懷抱深遠的偉大藝術家亦不免此一命運。   
然而,面對此一無法違抗的命運,人生漸次接近終點,藝術家的作品風格將產生什麼樣的風貌?薩依德(Edward Said)在《論晚期風格》分析藝術家的晚期特質時稱:在一些最後的作品裡,我們遇到固有的年紀與智慧觀念,這些作品反映出一種特殊的成熟、一種新的和解與靜穆精神,其表現方式每每使平凡的現實出現某種奇蹟似的變容(transfiguration)。楊興生一如莎士比亞的《暴風雨》,及希臘悲劇大師索福克里斯的《伊底帕斯在科勒諾斯》,一切獲得和諧與解決,泱泱有容,達觀天人,會通福禍,勘破夷險,縱浪大化,篇終混茫,圓融收場。     (全文完)


< 回前頁

 

首頁

台灣創價學會Facebook
創價藝文Facebook
創價新聞電子報

關於創價學會

便利專區

台灣創價學會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 2014 Taiwan Soka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TEL:(02)2888-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