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訊息  | 創價新聞頭版 | 創價電子新聞
線上影片 | 給新朋友 | 目錄(網站地圖)
首頁 > 創價電子新聞  
 
依關鍵字搜尋文章:
2014-09-26 發布 親職短文—孩子壞嗎?
 

=
親職短文—孩子壞嗎?
=


                                                                                    ◎文/曾端真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副校長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圖/廖嘉吟
常聽到父母們對孩子的行為多所抱怨,也常認為他們的孩子是「壞」的,例如:不聽話、會頂嘴、懶惰、會欺侮弟妹、不自動自發、不寫功課、不專心、打架、說謊、偷竊、打電動玩具、在外冶遊不歸、不洗澡、逃學、逃家……等均是「壞孩子」行為榜上的典型例子。
從不合生活常規到違反社會規範, 這些行為的確有待矯正, 但是當我們將之貼上「壞」孩子的標籤時,我們同時也就失去了教導他們的智慧。我們必須先有一些正確的觀念,才能給予這些有著不良行為的孩子們有效的教導。

一、他們不是壞孩子,而是遇到了適應上的困難
如果孩子讓你覺得他們的行為不良,你必須就其行為本身來看,而不應該以「壞孩子」的眼光來看待孩子,任何孩子的行為都在反映其適應狀況,行為愈是偏差,表示他們在適應上的困難度愈大。對於這類孩子,我們需以協助他們的心態來與之相處。大人們可能會認為他們對孩子的管教都是基於「協助」的立場。
其實,當你在管教孩子時,若有憤怒、急躁的情緒時,那麼所謂的管教將只是包著「協助」糖衣的「要求」或「責備」。如果我們瞭解這些孩子的行為乃是在適應上有了困難,我們便不會生氣或評價他們,而能以關懷的心與孩子接近。當成人能以溫柔的態度來接近他們,他們將顯得比較「受教」。

二、針對具體行為來指導
「你怎麼這麼壞!」、「你怎麼這麼不負責!」這是很籠統卻又是非常刺傷人自尊的批評。更有甚者,將孩子的一生全盤予以否定:「你將來只好去坐牢!」、「你將來怎麼可能有出息!」這些話語都是對孩子的人格之傷害。孩子只是行為犯錯,他們並不是「壞人」。人在生活中時時有可能做錯事。孩子若行為上有所疏失應針對個別行為加以處理與指導。當父母不將孩子的行為概括推論到孩子人格的好壞時,將比較能以愛心和耐心來教導,孩子也比較不會為了保護自尊而反抗父母。

   
 
◎圖/廖嘉吟
三、從不同的環境來瞭解孩子的行為
孩子在不同的時間、場所,面對不同的人與事時,都可能有不同的行為表現。有些孩子在學校表現得很文靜,在家中則像小霸王;有些孩子在家中文靜乖巧,在學校則搗蛋滋事;有些孩子在家很依賴,在學校則是領導人物;有些孩子在父親面前很聽話,在母親面前則很會反抗。
從孩子在不同情境下的行為差異,我們可以知道孩子其實都有表現良好的潛力,只是大人未安排能讓他們表現的情境。所以與其抱怨孩子在你面前的行為,不如營造讓孩子能展現良好行為的情境。成人必須自省我們給予孩子的環境,是否足以讓孩子展現出負責的行為?

四、用孩子的角度來瞭解其行為
我們在看待孩子的行為時,常忘了自己與孩子年齡與經驗上的差距,而對孩子有過高的期待。
我們無法催促孩子速成,我們只能從旁引導,就像種花,我們能做的是給予其成長所需的水分、營養素與環境(溫度、光線等),並袪除不利其成長的壞蟲。
我們可以期待孩子,但是我們無法揠苗助長,必須是適度的期待和正確的教導才能幫助他們成長。教導孩子是大人的責任,在管教之前,務必抽離掉對孩子的負向評價,不認為他們是「壞孩子」之後,才能給予有效的教導。

< 回前頁

 

首頁

台灣創價學會Facebook
創價藝文Facebook
創價新聞電子報

關於創價學會

便利專區

台灣創價學會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 2014 Taiwan Soka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TEL:(02)2888-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