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訊息  | 創價新聞頭版 | 創價電子新聞
線上影片 | 給新朋友 | 目錄(網站地圖)
首頁 > 創價電子新聞  
 
依關鍵字搜尋文章:
2015-05-12 發布 觀看的自在 鄧南光鏡頭下的視點美學
 



 
  鄧南光,(1907-1971),本名鄧騰煇,出生於新竹縣北埔鄉。1924年赴日求學,1929年考進日本法政大學經濟學部,並加入該校攝影社團。1948年參與《台灣新生報》三週年紀念攝影比賽,與張才及李鳴鵰三人分別獲得冠軍和亞軍,因而被攝影界尊稱為「快門三劍客」。1963年發起「台灣省攝影學會」,一生奉獻於台灣攝影藝術。作品廣泛記錄其東京求學生活及台灣民間傳統社會風貌,展現人文與社會關懷,畫面洋溢浪漫的風格,描繪各行各業社會風景,保留台灣攝影發展史精粹片段,對台灣寫實攝影影響深遠。
 愛德華. 布洛(Edward Bullough) 是英國美學家和現代語言學者,他感知顏色的試驗,在他的理論工作下,引入心理距離的概念。他那「似乎在於我們的自我和自己的情感之間」的審美經驗結論,很能解答我對鄧南光視覺美學長期的關注和探討,開啟了我的另一扇門。

東瀛寫真為一生代表作品
 鄧南光1929年進入法政大學經濟系,並參加學校的「寫真俱樂部」。當時正是日本大正時期結束,昭和時期初期的年代;在當時新與舊、摩登與傳統交錯奔騰的日本文化脈絡下,這攝影大眾流行文化的盛行,可說是從明治維新之後,綻放最美艷的歷史一頁。鄧南光有幸在這一時代巨輪中,與日本同時代的攝影大師們在同一場文化競艷的舞台,完成他個人視覺經驗的最初歷程及挑戰,真是上天有眼!
 鄧南光在《The Japan Photographic annual 1935-6》(日本寫真年鑑1935-6)入選的一張作品〈海邊速寫〉中的感言,多次寫到「速寫寫真」(sketch photography)的優點及小型相機的機動性,帶給他創作的無限自由感。在那個「寫真藝術」(大致指歐美提倡畫意主義的攝影來概論)在轉換的時代,能站在歷史轉捩點,並能預見未來攝影的趨勢,與當時日本名家大匠如:安井仲治、中山岩太、野島康三、木村伊兵衛等人,站在同一水平線上創作。如今我們有幸能看到鄧南光留日時期所拍攝的「東瀛寫真1929-35」系列作品,無庸置疑的,這也是他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獨特美學 呈現人性價值
 
  傳統市場速寫3 1960 台北 數位輸出
17 x 12cm
 而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當中山岩太、木村伊兵衛等人,不得不臣服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號召而為國奉力,無力發展自身的攝影藝術時,鄧南光縱使也身處政治、經濟都非常困頓的環境,卻仍懷抱浪漫的理想,實踐他的步伐,於1935年回到台灣創設他的「南光寫真機店」。1953年他參與發起郎靜山大師所領導的「中國攝影學會」,同年12月更組織「自由影展」同好會。在1956年「台北市攝影會」成立之後,接著同年12月,他發起創立「台灣省攝影學會」,鞏固了三大攝影學會的基礎,提倡現代主義中寫實的攝影,在60年代業餘攝影領航的影會時期,為台灣攝影發展的歷史,留下最輝煌耀眼的一頁。
 這是鄧南光給予攝影界最無私的一面,而這還不是最後的答案,回到最前頭的主題「美感的距離」。2007年,我曾在臺北市立美術館策劃了「凝視的浪漫」一展,專書裏曾提到這一段文字:「鄧氏作品裡最令我心動的,並不是他因地、因時憶舊的感懷,而是鄧氏獨特的鏡頭美學,在快門決定的瞬間中,鄧氏在與被攝體之間,介入及脫離雙重的閃爍中,抽離出一種『距離』,一種等同身受人性價值的視覺美學。」
 愛德華. 布洛後來又提出「距離的矛盾」,他認為距離人生美感的經驗太遠、或太抽象或極端逼近現實經驗,這種藝術都不長久;這也使我關注當代藝術影像與傳統攝影的步伐。當我們能用更文學性的態度去理解這二種表現形式時,這美感的距離並不矛盾及遙遠。鄧南光的視點美學,處處顯現他的浪漫和自在,更給予我們去省思攝影的本質!

     
 
拖漁網 1940 淡水 數位輸出 40 x 54cm   暖暖礦工 1955 基隆 數位輸出 30 x 42cm
     
   
  立體攝影術-辦公大樓 1929-1935 東京 數位輸出 30 x 42cm  



< 回前頁

 

首頁

台灣創價學會Facebook
創價藝文Facebook
創價新聞電子報

關於創價學會

便利專區

台灣創價學會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 2014 Taiwan Soka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TEL:(02)2888-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