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訊息  | 創價新聞頭版 | 創價電子新聞
線上影片 | 給新朋友 | 目錄(網站地圖)
首頁 > 創價電子新聞  
 
依關鍵字搜尋文章:
2015-10-06 發布 亞斯伯格症候群
 



 亞斯伯格症候群是根據奧地利兒科醫師漢斯·亞斯伯格命名。1944年,他在研究中首度記錄具有缺乏非語言溝通技巧、缺少同理心、舉止笨拙的兒童。歷史上許多名人中包括牛頓、愛因斯坦都可能患有亞斯伯格症。
 
 
  ◎圖/詹庚旻

 症狀

 亞斯伯格症候群有以下特點:(1)有社交應對困難;(2)溝通困難;(3)反復刻板行為;(4)興趣狹隘;(5)沒有顯著語言遲緩;智商正常。

 因為缺乏同理心,沒有社交或情緒的正常互動,因此在社交應對困難;非語言行為之困難,例如眼睛正常看對方,臉部表情,身體姿勢有表達方式異常。正因上述特點,往往會被人認為不關心他人的感覺、情緒。在社交環境往往很笨拙,因此交朋友不易、與人對話困難。

 在侷限反覆興趣及行為方面:不喜歡改變常規,喜歡刻板、反覆行為。往往只注意小細節,例如:只注意照相機模型號碼,對於照相沒有任何興趣,這些特點往往在5~6歲時期很明顯。他們常會有反覆拍手、搓手,或其他複雜的肢體行為及笨拙舉動。

 講話時往往沒有適當韻律,太快、太大聲,不會注意他人是否有興趣,普遍缺乏幽默感。不易瞭解笑話、諷刺、成語、及隱喻,往往因說話不得體而惹他人生氣。此外,病人較正常人的睡眠困難,不易入睡,常在夜間或一大早醒來。並有困難描述情緒讓他人知道。有人在音樂、數學或其他方面有特長。

 目前致病原因不明,可能是遺傳病變,會由父母傳給兒女。美國及加拿大研究報告中顯示,此症候群發生率在1/250~1/10000;男:女=4:1;通常在2~6歲時被診斷出來。

 診斷

 如果上述症狀出現,醫生會先做身體及神經檢查;如有必要須
抽血檢查是否有其他疾病造成上述症狀;有時須做腦部核磁共振以查看是否有腦部病變。若無其他疾病,則須會診精神科、神經科醫師及對發育遲緩有研究之專家來確定診斷。

 治療

 
   
 目前沒有特別治療方法,主要是改善功能,例如:進行適合病人需要的特別教育。以行為治療來鼓勵好的行為,降低不良行為。以語言、物理及職能治療來幫助病人之能力。心理學專家、語言病理專家、社服人員可以增加病人之社交能力,及其他言語及非言語能力,將有助於他們與人及社會溝通。

 目前沒有藥物根治, 但可適當使用藥物來幫助改善如憂鬱症、過動攻擊行為、沮喪、強迫症。例如risperdone可以用來減少反覆自我傷害、攻擊、衝動及改善刻板行為。melatonin可幫助睡眠(不是安眠藥,沒有成癮性)。不過是否服用藥物,須與醫生配合,有時會有食慾大增、體重增加,或其他副作用而須調整治療。

 預後

 20 %亞斯伯格症兒童長大後,已沒有疾病特徵,但是仍可能有社交及溝通困難。病人之壽命正常,但是存在的沮喪或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病變,可能影響預後。一般而言,通常亞斯柏格症患者在成年後症狀會改善,甚至還有患者如愛因斯坦曾獲得諾貝爾獎。


< 回前頁

 

首頁

台灣創價學會Facebook
創價藝文Facebook
創價新聞電子報

關於創價學會

便利專區

台灣創價學會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 2014 Taiwan Soka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TEL:(02)2888-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