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訊息  | 創價新聞頭版 | 創價電子新聞
線上影片 | 給新朋友 | 目錄(網站地圖)
首頁 > 創價電子新聞  
 
依關鍵字搜尋文章:
2017-01-24 發布 2017 創價公演 巴西浪漫新森巴Sururu na Roda(創價文教基金會提供)
 



 享譽國際、創作出森巴嶄新樂曲的知名樂團「Sururu n aRoda」應創價之邀,4月起將來台巡迴演出「巴西浪漫新森巴Sururu na Roda」。本報特別為讀者介紹森巴與拉丁音樂的歷史、發展沿革。

 
  樂團成員
「森巴」從何而生?

 一提到森巴(SAMBA),大多數人腦海中會立即浮現在巴西嘉年
華會上,舞者穿著類似比基尼的服裝,跳著熱情洋溢的舞蹈。不
過,有些人可能不曉得,森巴舞者的穿著較少,是因為森巴舞蹈
其實是根源於非洲的關係。

 非洲音樂、舞蹈透過被販賣到巴西的黑奴帶到拉丁美洲,再與
傳至當地的其他文化互相結合,誕生了今日的「森巴」。因此,透過了解巴西的歷史、文化背景,能夠更加理解森巴的藝術。

 多元文化深刻影響拉丁音樂
 巴西位於拉丁美洲,有著豐富的多元文化,除了受在地原住民「印地安文化」的影響,還有外來文化「歐洲(伊比利)文化」及「非洲黑人文化」的刺激。接下來,將逐一介紹各種文化對拉丁音樂的影響。

 一、印地安文化

 
印地安文化音樂有兩個特色:
 1.與宗教、勞動及舞蹈有關。
 2.歌聲高亢、旋律單純、性格樸實。
 
 印地安文化主要集中在安地斯山脈,如:玻利維亞、智利、巴西一帶。人們藉由歌唱、音樂,激勵工作士氣,並紓解工作上的鬱悶。此外,印地安音樂也與當地原住民信仰有關,是重要又原始的音樂組成元素之一。

 二、歐洲文化
 
  演出劇照
 
 歐洲文化對拉丁音樂的影響有兩點:
 1.受到伊比利半島(葡萄牙、西班牙)文化影響。
 2.音樂較柔和、曲調抒情。

 拉丁美洲與歐洲大陸相隔遙遠,是如何產生影響的呢?
 1492 年,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奉西班牙女王之命,由歐洲出
發到達現今的中南美洲。因此,歐洲文化開始在政治、經濟、文
化、宗教上影響著拉丁美洲。

 其實,西班牙也深受多元化文化影響。在西班牙南部或是格拉那達地區,因受到阿拉伯文化影響,當地建築、服飾、歌舞,不像西班牙歌舞給人熱情、爽朗的印象,反而帶有憂鬱、感傷的情懷。

 當哥倫布越過大西洋將西班牙文化帶到中南美洲,經過交流又傳回歐洲大陸,使拉丁美洲與西班牙(歐洲文化)相互影響,豐富彼此的文化。

 三、非洲黑人文化
 

 西元16世紀,當時受到列強殖民的西非國家人民,被來自北歐的殖民者強行販賣到南美洲,尤其是巴西、阿根廷一帶。當時,黑人時常藉由家鄉的舞蹈、歌曲抒發內心的苦悶,為拉丁美洲文化帶來重要的影響。
 
 非洲人舞蹈律動感很強,發展出來的音樂大部分為打擊樂,他們喜歡拿石頭、木棍互相敲擊或拍打自己的身體,發出獨特的節奏。演變到後來,出現了一種「康加鼓」(Conga)的樂器,上面包著一層蟒蛇皮,以手拍擊,展現原始的生命力。

 美國作曲家喬治.蓋希文所寫的歌劇《波吉與貝絲》,故事的發生地是在美國南方靠近南卡羅來納州的漁港,從這個漁港越過加勒比海就會直通古巴的哈瓦那,因此受到許多拉丁美洲文化影響。

 故事內容在描述20世紀初非裔美國人在此地生活與境遇的故事。歌劇中,我們看到黑人充滿力與美的舞蹈、歌唱及打擊節奏。他們之中會有一個人主唱,其他人會跟著唱和,合唱呼應他,一來一往之間可振奮士氣。「節奏感」與「一來一往的彼此呼應」,即為非洲黑人音樂的兩大特徵。

 「森巴」音樂特色

 
2005年,「森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森巴音樂的特色,大致為以下三點:
 
 1.節奏感強,舞蹈律動
 2.熱情奔放,歡樂氛圍
 3.充分運用打擊樂器

 這三點都顯示森巴音樂深刻受到非洲黑人音樂的影響。

 雖然非洲擁有悲慘的黑奴歷史,然而因為非洲人民與生俱來的樂觀態度,將現實生活中的困頓、愁苦,轉化為歡樂、正向的人生觀,具體展現在音樂、舞蹈藝術上。例如,美國黑人的靈歌〈聖者向前行〉(When the saints go marching in),雖然是一首在葬禮上吟唱的歌曲,曲風卻非常地歡樂。

 樂團介紹

 
「Sururu na Roda」是在團員之一妮兒潔.卡瓦留的號召下,於2000年創團。一開始是由4名青年音樂家組成,隔年隨即發行第一張專輯。因為首張專輯就邀請到巴西音樂界的大人物奇科.布華奇(Chico Buarque)共同參與製作,在當時造成極大轟動。


 

 樂團的音樂風格融合多元音樂元素,將拉丁元素加上爵士,再加上Bossa Nova,創作出被譽為「新森巴」的嶄新樂風。相較森巴音樂原始較為熱情、打擊為主的風格,新森巴較為抒情、田園風,並融合了爵士音樂。

 現今,「Sururu na Roda」在巴西當地獲得原住民族及音樂界極高的評價,是高人氣的實力派團體,多次獲得媒體報導。此外,樂團在2014年榮獲第25屆巴西音樂大獎的「最佳森巴團體獎」。

 團名由來

 「Sururu」是一種貝類,表面像絲綢般綻放著光彩,肉質很有彈性。後來這個詞被延伸為熱情、歡樂、色彩繽紛之感。「Roda」一詞,意思是繞圓圈。因此,樂團取名為「Sururu na Roda」就是要讓大家感受到熱情奔放、像是繞著圓圈起舞,熱情的森巴風情。

 現在,森巴不只出現在嘉年華會,也會在小酒館、咖啡館演出,與民同樂、雅俗共賞。
 
 團員介紹

 妮兒潔. 卡瓦留(Nilze Carvalho):樂團的中心人物,在團裡擔任歌手,彈奏班多鈴琴、四弦小吉他。5歲時,就能夠演奏四弦小吉他、哼唱巴西名曲。7歲時以神童之稱參與著名的電視節目演出。11歲時發行第一張個人專輯,也被譽為天才班多鈴琴演奏者。

 西爾維奧‧ 卡瓦留( Silvio Carvalho):擔任歌手,彈奏四弦小吉他、打擊樂器。9歲開始演奏,被譽為是四弦小吉他、班多鈴琴演奏神童。11歲時,與妹妹妮兒潔一起參與電視節目演出。

 法比亞諾‧沙雷克(Fabiano Salek):擔任歌手、打擊樂器。出身音樂世家,曾就讀的里約熱內盧州聯邦大學(UNIRIO)即是樂團創團之地,於該校取得音樂家資格,並在高中及音樂學校擔任打擊樂教師。

 其他團員還有,擔任長笛、打擊樂器的PC . 卡斯奇留( PC Castilho)、擔任吉他的哈德森.桑多斯(Hudson Santos)及擔任鼓手的迪亞哥.詹卡多(Diego Zangado)。

 樂器介紹
班多鈴琴(Bandolim) 巴西框鼓/手鼓(Tamborim) 鋸加鼓(Cuica)
班多鈴琴即是班鳩琴、曼陀鈴的合體,是以班鳩琴扁扁的共鳴箱,取代曼陀鈴弧形的共鳴箱。曼陀鈴是中世紀歐洲的樂器,在拉丁文指的是杏仁,用來形容曼陀鈴背面的弧形。 起源於葡萄牙及非洲地區,外型與鈴鼓相似。鼓面為直徑6吋的圓形單面鼓,鼓框多為金屬、塑膠或木材。鼓棒為木頭或尼龍製成,棒端分岔為數根。鼓面通常拉得很緊,以展現短促、高且尖銳的聲響。巴西框鼓最常使用在森巴音樂中,有時會出現在Bossa Nova歌曲中。 鋸加鼓只有單邊鼓面, 鼓面中間有個洞, 從鼓面中心向下延伸一根短棒。
演奏者右手拿著一塊摩擦力強、沾濕的特製布,將手伸進鼓身、前後拉著棒子演奏;左手按著鼓皮,用力聲音越高,放鬆聲音較低。演奏難度很高,演奏者對聲音敏感度也要很高。

四弦小吉他(Cavaquinho)

蘇多鼓(Surdo)






一般吉他是六根琴弦,四弦小吉他是指體積縮小、只有四根琴弦的吉他。四弦小吉他通常使用尼龍琴弦,並非使用聲音較響亮的鋼弦,因為尼龍弦的聲音較輕柔, 經常使用在Bossa Nova歌曲中。

蘇多鼓,又稱巴西中鼓, 通常是立起來打擊的, 有時會坐在椅子上以大腿夾住,演奏者跟著鼓一起律動。從音域來看,蘇多鼓屬於中間音域, 鼓聲較長、厚、飽滿。


  
 
 
 

 




< 回前頁

 

首頁

台灣創價學會Facebook
創價藝文Facebook
創價新聞電子報

關於創價學會

便利專區

台灣創價學會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 2014 Taiwan Soka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TEL:(02)2888-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