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訊息  | 創價新聞頭版 | 創價電子新聞
線上影片 | 給新朋友 | 目錄(網站地圖)
首頁 > 創價電子新聞  
 
依關鍵字搜尋文章:
2017-05-02 發布 運用簡單步驟 幫助孩子建立自我管理能力
 

=
運用簡單步驟
幫助孩子建立自我管理能力
=



                                              
                                               ◎文/郭乃禎 美國奧古斯塔大學特殊教育助理教授


   
 
◎圖/詹庚旻
 雖然成功對少數人來說是輕而易舉,但對大部分人來說,成功還是需要付出許多有效的努力。
 服務特殊教育多年,我發現學習落後的孩子,一旦培養出自我管理的能力,就能像龜兔賽跑的故事一樣,烏龜最後贏在終點。
 自我管理除了對學習落後的孩子有幫助外,對大部分的孩子也同等重要。以下和大家分享,在應用行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領域中常用的步驟,幫助孩子建立自我管理能力。

1.選定目標(goal)
 成功的自我管理,首要在於有明確想達成的目標,比方說破除陋習(如衝動行為、讀書不專心、賴床等)或建立良好習慣(如學習外語、打好籃球、練習樂器等)。不論是長期或短期的目標,有效的目標選擇,通常是孩子本身想要或覺得有幫助的,而非滿足大人或社會的期待。

2.瞭解行為的前因後果(antecedent, behavior,and consequence)

 行為是受環境與後果所影響。為期待的行為事先安排一個特定的環境,能夠幫助學習更有效率。比方說,在人多吵雜的環境無法專心讀書時,可以選擇到安靜的讀書空間。如果不想被電話或網路影響,則可以考慮關掉手機,只在休息時間時察看。在讀書前翻閱勵志文章,也會改變學習行為。此外,用後果提醒自己現在行為的重要性,能夠幫助完成任務。



   
3.認識行為對比(behavior contrast)
 或許有些家長很困惑,為什麼孩子在師長面前總是循規蹈矩,但回到家後像變了一個人;不但很少幫忙做家事,在家生活常規也不好。其實這很可能就是一種行為對比的現象。當孩子在學校的良好行為可以獲得更多獎勵方式(如師長與同儕的認同),但在家表現良好卻經常被視為是理所當然的事,則容易出現行為對比。此時,家長不妨考慮在家運用類似的獎勵模式。比方說,當孩子在家表現良好時,父母可以立即給予口頭讚美或者週末安排全家出遊等活動。同樣地,當孩子害怕在學校展現不符合社會期待的行為會受到懲罰,因而壓抑、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則可能在家中出現更多暴躁或躁鬱行為。當父母了解行為對比現象,進而教導孩子善用社會溝通技巧,讓孩子能在學校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並適當宣洩情緒,才是改善問題行為的方法。

4.模仿正確行為(imitation)
 有句英語這樣說: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假裝自己可以,直到真的可以)。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天生擁有自信與能力,但自信與能力卻是能在模仿中漸漸地培養出來。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到好的學習對象,並願意付出努力與學習對象做得一樣好(或做得更好),便能夠展現無限潛能。父母與師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分享自己的人生之師以及自己的行為如何深受其影響,讓孩子可以對模仿行為有具體且正確的概念。

5.使用行為契約(behavioral contract)

   
  行為契約是一個人與自己所定的行為約定,並藉由他人的協助來達成目標。行為契約的種類包含教室契約及生活公約。行為契約是書面的;清楚描寫契約的任務、紀錄方式及獎勵方式。比方說當孩子有心想要提高學業表現,但因為懶惰或沉迷電腦遊戲,經常達不到目標,此時父母便可以與孩子溝通,願意與孩子一同前進。
 由於契約的任務(如週一至週五每天練習60題數學題)、紀錄方式(如學習單簽名)及獎勵方式(如每天完成60題數學題,週末就可以延長1小時上網時間)都是孩子自訂的,孩子的配合度會比較高。此外,如果師長或孩子的好朋友願意成為自我管理夥伴,共同進行定期進度檢查,效果更好。

6.增加行為技能項目(repertoire)

 要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學習或工作任務,孩子通常必須培養出一套相關的行為(而非單一行為)。比方說解決數學問題需要具備的能力不只是數學概念而已,還需要有邏輯與推理能力。其他能力,像是尋求幫助、自我管理、流暢度、變通能力等也是解決課業問題的重要能力。
 很多現代父母承襲了上一代的迷思,以為學習就是把所有時間花在讀書上,而忽略擴展孩子的行為技能項目。其實,當孩子能積極參加社區服務活動,並藉由活動的訓練培養與磨鍊行為技能項目,對學習或未來進入職場是受益無窮的。

7.塑造-逐步強化接近目標的行為(shaping)
 每一個孩子的行為都是可以塑造的。如同讀書一樣,大部分的行為也必須經過後天學習。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應儘量避免使用懲罰,因為懲罰只能暫時止住問題行為。唯有鼓勵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發展出正確行為。在教導新行為時,每當孩子的行為接近目標行為,就應立即給予鼓勵。
 孩子為了得到更多的肯定,會更努力。當孩子已經達到目標,父母可以漸漸地減少物質上的鼓勵(但仍應保留口頭的讚美),以避免孩子習慣依賴而無法獨立。

8.獎勵工作完成,而非行為本身(rewarding work completion)

 當一份學習或工作任務強調是正確性或結果,而非行為本身,增強物應在孩子成功地完成工作後再給予。比方說,孩子覺得自己太胖,因為外表時常受到同儕的嘲笑,而希望父母可以幫助他減輕體重。此時,增強物應在孩子成功完成工作後給予(如孩子減了3公斤)而非在行為改變過程中給予增強物(如孩子開始運動)。在對的時間給予增強物,才能有助於目標的達成。

9.善用視覺紀錄(graphing)




例1
   
  例2
 使用圖表(例1、2)可以協助孩子自我監督學習進步程度。當視覺紀錄有正向鼓勵的作用時,可以促使下一個期待的行為更有可能出現,讓不期待的行為更不可能出現。比方說像背英文單字,累計紀錄表(每個觀察階段所學的單字記錄會和前面階段所學的單字記錄總和相加)可以顯示孩子總共背了多少單字。另外,累計紀錄表也可以幫助孩子養成存錢的好習慣。

10.使用自我教導(self-instruction)
 自我教導是以口語方式提醒自己應該做的事。比方說,當孩子試著用手指計算8加4時,他會告訴自己把8記在大腦,然後數4隻手指頭時說9,10,11,12。孩子也可以用自我教導提醒自己與工作任務有關的問題(例如:先乘除後加減),自我強化(例如:我可以做更好),自我懲罰(例如:以後不可以再犯同樣錯誤),或者引導如何解決問題(例如:我應該先安排工作優先順序)。




 自我管理能力在應用行為分析領域中已被證明能有效地提昇孩子成功的學習機會、實現個人目標、完成工作任務(Cooper,Heron, & Heward, 2006)。自我管理能力是經後天學習而來的。
 父母與師長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必須經常示範自我管理的技巧外,更應該創造機會、引導孩子發展自我管理能力。




< 回前頁

 

首頁

台灣創價學會Facebook
創價藝文Facebook
創價新聞電子報

關於創價學會

便利專區

台灣創價學會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 2014 Taiwan Soka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TEL:(02)2888-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