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訊息  | 創價新聞頭版 | 創價電子新聞
線上影片 | 給新朋友 | 目錄(網站地圖)
首頁 > 創價電子新聞  
 
依關鍵字搜尋文章:
2017-05-25 發布 油畫家‧藝評家‧詹浮雲
 



◎文/吳世全 臺北市立美術館副研究員
圖/摘自畫冊《浮雲人生彩筆隨—風采諸羅詹浮雲創作展》


2003年起,台灣創價學會以推介台灣最具貢獻的藝術家與美術教育家為主軸,籌劃「文化尋根‧建構台灣美術百年史」創價藝文系列展覽,至今已邁向第14年了。這段期間,已策展了百餘位優秀的藝術創作者的展覽,全台各個藝文中心做巡迴展出,不僅受到各地居民喜愛,且深獲當地文化、教育機關單位的認同。2017年春季,創價特別規劃南台灣畫壇上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前輩藝術家— 詹浮雲的展覽,完整呈現其油畫創作之歷程。

詹浮雲簡介

   
詹浮雲(1927-),生於嘉義市,繪畫受恩師陳澄波、林玉山兩教授之啟蒙。參加省展獲主席獎等14次。1975年先後赴日本「光輪美術學院研究所」留學,及「東光油畫研所」專攻油畫理論。作品參加日本東光展「朝日賞」及入選「日展」三次。早年即為省展、台陽展得獎之常客,並擔任台陽展與全國油畫展評議委員。除致力於創作外,1960年代亦撰寫美術評論發表於報章雜誌。至今舉辦個展達30次,出版8本畫集。



 

南台灣美術圈的前輩畫家
   
   
 
高雄港 2011油彩、畫布 30 F

 南台灣的高雄地區美術圈,早年在大老級前輩畫家劉啟祥(1910-1989)的投入及用心經營下,成立「高雄美術研究會」(1952),積極培育美術青年,並於1953年與台南前輩畫家郭柏川(1901-1974)和嘉義春萌畫會、春晨畫會共組「台灣南部美術協會(現為「中華民國台灣南部美術協會」,簡稱「南部展」),建立了激勵創作與相互觀摩的平台,深耕南台灣美術的發展,成為驅動台灣美術前進的原動力,可說對高雄地區美術教育的貢獻功不可沒。在劉啟祥運籌帷幄的推動高雄美術發展過程中,嘉惠了許多優秀的美術俊才。而創價藝文展覽除了曾策展劉啟祥畫展之外,亦陸續展出陳瑞福(1935-)、劉耿一(1938-)與洪根深(1946-)等高雄地區卓越畫家的展覽。而此次推出的重量級畫家,則是輩份僅次於劉啟祥與張啟華(1910-1987)的詹浮雲,他堪稱當前南台灣美術圈、文化界最具份量和指標性的前輩畫家。
 詹浮雲,出生於日據時期人文藝術氣息濃厚,文人雅集、詩社集聚及文藝青年雲集的嘉義。在此環境下,孕育著詹浮雲在文化藝術上的天賦與潛能,除了有母親的鼓勵和培育外,又受到同為嘉義人的陳澄波(1895-1947)與林玉山(1907-2004)兩位台灣第一代國寶級前輩畫家的啟迪,及細心的指導調教,奠定了詹浮雲繪畫的基礎,開啟他藝術創作的道路,邁向嶄新的創作人生。
 嘉義孕育了詹浮雲繪畫創作的基底,而1947年後,他寓居高雄,才是開創他繪畫生命歷程的基地。初抵高雄,詹浮雲有著「對藝術愛好之執著,開啟社會美育風氣之信念與理想」,於是先後成立「浮雲畫室」(1949)及「浮雲美術補習班」(1953),利用創作之餘,積極培養愛好美術的人才,提攜後進。這群美術青年當中,有黃惠穆(1926-2010)、王五謝(1928-)與呂浮生(1935-)、謝峰生(1938-2009)等人,在詹浮雲的指導下,各個均有優異的表現,在「全省美展」與「台陽展」中,獲獎無數和嶄露頭角,日後成為美術界的中堅,並出任各項美展重要獎項競賽的評審委員。


繪畫創作獲獎無數
   
   
   
 
愛河餘暉 1963 動物膠、彩料、紙 50 F 高雄市立美術館 典藏
   
  水宮幻影 1970 膠彩、畫布 50 F 高雄市立美術館 典藏


 在教學之外,詹浮雲全心專研繪畫創作,更不斷惕勵自己多方面嘗試與精進。特別是在光復後,台灣畫壇上的美術舞台,有1946年設置的官辦美展「台灣省美術展覽會」(簡稱「全省美展」或「省展」),民間部分則是成立於日據時期1934年的「台陽美協展覽會」(簡稱「台陽展」),在南台灣方面,則有1953年由高雄與台南﹑嘉義的前輩畫家共組的「台灣南部美術協會展覽」(簡稱「南部展」)。
 而參與美術競賽是當時後起之秀跨進畫壇的重要門檻,經過上述台灣主要展覽獲獎的洗禮,才足以證明個人畫藝的精鍊,進而於美術圈佔有一席之位。
 詹浮雲從1951年起,積極參與上述各項展覽與競賽,並屢獲獎項,在「省展」部分,他榮獲首獎2次、第二名3次、第三名3次及優選6次,共計14次,打破其他參與者的獲獎紀錄,使之享有免審查資格,嗣後被聘為審查委員。另在「台陽展」,他連續獲得省教育會獎、台陽獎、峰山獎及4次的佳作獎,優異的成績,使之被推薦為「台陽美術協會」會員。詹浮雲以無比的恆心與毅力,透過競賽來精進畫藝和創作,累積無數的殊榮而取得畫壇重要的地位,這完全是憑藉個人藝術修為受到社會的肯定,其生命奮鬥的歷程,值得時下青年作為學習之模範。



前往日本深造 獲得肯定
   
   
   
 
城 1988 油彩、畫布 100 F


 詹浮雲是個勤奮不懈的畫家,甚至不忘前輩陳澄波對他的期待:「台灣畫壇風氣未開,藝術環境亦尚未成熟,如果想走藝術這條路,一定要出國留學,最好是日本,日本的藝術風氣鼎盛,從事繪畫人口多,參考也多。若去日本留學,就要拼『帝展』,『帝展』入選便會受人肯定。」所以在當時已是台灣畫壇上閃亮菁英的詹浮雲,於1975年,以近「知天命」之齡,仍毅然決然負笈東瀛,進入「光輪美術院研究所」習畫,後再於1980年進入「東光會油畫研究所」,受到榮獲日本最高榮譽「文化勳章」的油畫家森田茂、江藤哲、山本日子士良等名家的指導,專研油畫理論,充實藝術的歷練,擴展他油畫創作的能量與視野。此外,詹浮雲還投入成立於1932年,在日本深具歷史與權威性的油畫團體的「東光展」之競賽。「東光展」均以百號作品參與徵選,每屆計有近2千餘件,競爭堪稱激烈。從1981年至1988年,詹浮雲年年入選「東光展」,並於1988年以描繪古蹟建築為主題的〈城〉一作,榮獲「東光展」的「朝日繪具賞」之殊榮,翌年被推薦成為會友,至1994年正式成為「東光會」會員,是唯一的外國籍會員,也是台灣籍油畫家在日本油畫界獲得肯定的最佳例證。
 赴東瀛深造,拓展藝術眼界,並接受名師指導,體會多方面的創作理念,滋養自身油畫藝術的實力,是陳澄波當時對詹浮雲的勉勵。此外,參與「帝展」競賽,則是詹浮雲創作上的另一項挑戰與目標。日本最高美術權威的展覽會,是於1907年由文部省主辦之「文部省美術展覽會」(簡稱「文展」),開啟了「官展」的歷史。1919年「文展」改組,由「帝國美術院」續辦,稱為「帝國美術展覽會」(簡稱「帝展」)。戰後,1946年「官展」再改為「日本美術展覽會」(簡稱「日展」)。因此,詹浮雲參與日本官辦美展時為「日展」。
 為了實現參加「日展」的宿願,他更加夜以繼日,孜孜不倦的構思創作。多年宿願及帶著陳澄波的期許,終於在1994年至1997年間,以鄉間民房建築為內容,描繪出〈桂林古屋〉、〈廢屋〉和〈黃昏〉三幅精心力作,連續3次入選「日展」,此項殊榮是繼日據時期的陳澄波、廖繼春、李梅樹及李石樵等前輩畫家,在台灣光復之後第一位獲選日本崇高「官辦美展」的台籍油畫家。這些成就讓詹浮雲享譽日本,還長期活躍於日本畫壇。而台灣報紙爭相報導此獲獎消息,詹浮雲亦榮耀了台灣,為南台灣文化界帶來光榮,為地方增添光彩。為此高雄市政府特別頒發「卓越成就獎」,以表彰他的油畫藝術揚名國際。



     

幕間 1986 油彩、畫布 100 F
在1980年代,詹浮雲曾畫過許多以台灣民俗文化與戲曲表演為題材的作品,在當時藝壇較為罕見,如1986年的〈八家將〉等。同年,他也畫了這張〈幕間〉,以演出後台的人物為主題。此作不僅表現出藝術家對於在地文化的關注,將之入畫,而且呈現的視角也十分特別,不是以舞台上的演出為主題,而是畫出幕間空檔演員們的準備動作,更有庶民生活的親切感。畫面的用色與色塊表現,亦可見畫家的用心經營。此件作品曾入選日本東光展。

   
黃昏 1997 油彩、畫布 100 F
詹浮雲畫過許多以建築物為主題的畫作。他特別偏好一些古舊具有歷史感的屋
舍,不僅呈現出建築的古樸風味,其中的豐厚油彩肌理,更增添牆面的斑駁質感,足見其繪畫功力,這幅畫作即為一例。畫面中的道路蜿蜒向上,更增添構圖的層次感,房舍牆面與路旁砌石的質感,亦頗見匠心。詹浮雲的作品曾多次入選日展(即戰前日本的帝展和文展),此作即為其中之一。

























台灣藝術評論先驅之一

   
 
  出國(自畫像) 2014 油彩、畫布 100 F

 台灣前輩畫家的成長過程都是接受日本教育和文化,如有機會留學深造亦多半是赴日,故習於以日文思考和表達。然而台灣光復後, 中文取代了日文, 這對於受日本教育的前輩畫家們,若不曾有接觸漢文的機會,自然在語言上就會遇到障礙和尷尬的情景,特別是要用中文詮釋或書寫,更是困難加倍,故能以中文書寫文章者為數甚少,更遑論撰寫藝術評論。然而詹浮雲卻是這少數中的特例,在當時的大環境下, 他幸運地有學習漢文的機會,抱著好學的態度,利用晚間在其伯父君菜先生設置的漢文私塾裡,學習《論語》、《孟子》、《詩經》、《大學》、《中庸》等漢文典籍。經由伯父的薰陶,打下漢文的基底,奠定漢文書寫的能力,使之在畫友同儕間,另兼具一份詩意與文學的才情。
 於是,在從事繪畫之餘,詹浮雲又勤於筆耕評鑑畫論,他將對藝術的欣賞、現代藝術的流向、展覽評鑑與南部畫壇的動向等,均化為篇篇文稿發表於報章媒體上。
 其文章立意清新,論述精宏,在當時文化藝術尚未普及的年代,就如暮鼓晨鐘般,對普羅大眾建構了藝術導賞作用,亦給予文化與美術界的發展,提出精闢的論點和建言。簡言之,詹浮雲確實是開啟台灣藝術評論的先驅者之一。尤其是從第三屆(1955)「南部展」起,經劉啟祥推薦撰寫展覽評論,並陸續在報紙刊登出來,發揮了他文筆書寫的力量,促進「南部展」美術團體,在地方上為市民所認識與暸解,進而歡喜接觸與欣賞,這對「南部展」的發展的確是功不可沒。此外,詹浮雲長年積極熱心推展美術協會的會務及展覽事務,故其先後受聘出任總幹事、理事長和名譽理事長職務,及擔任台灣各項重要展覽的評審委員、美術館的典藏委員等等,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日本城 2015 油彩、畫布 50 F
除了台灣本國,日本應是詹浮雲最熟悉的國家,亦是他最常造訪之地。這件作品所畫的城堡,由建築之樣式來看,應當是著名的大阪城。日本由於古代封建歷史之傳統,各地都留有許多知名的城池與古堡,成為地方代表性的景點。別名金城或錦城的大阪城,更因為曾是豐臣秀吉的居城,而和名古屋城、熊本城並列日本歷史上的三大名城。詹浮雲此作之取景,則納入前景之櫻花,讓構圖更有層次感,且桃色的花朵與城堡的綠色屋頂,亦有相得益彰之效。



























膠彩畫亦有精湛表現
 
 詹浮雲除了油畫創作之外,其膠彩畫亦有精湛的表現,兩項均享譽畫壇。在風格上,詹浮雲對於自然風景、人物和靜物的題材描繪,皆有獨抒性靈之處,其細心取材、用心經營、謹慎布局,且筆筆獨到,有著精彩的詮釋。
 例如民房古蹟建築的內容,構圖嚴謹繁複,使得畫面的結構更為緊湊,每幅作品的空間感都巧妙表現得深遠又遼闊。尤其是他對色彩的運用更是大膽,讓每個顏色充分發揮色彩感,且色調層次分明。甚至一般畫家忌用的粉紅色,在詹浮雲的筆下,都能表現得貼切,而能融入整個畫境與色調裡,充分展現了色彩的魅力,更代表著其用色的過人之處。再者,其用筆肯定、精鍊,透過一筆一畫及顏料的堆積,展現紮實厚重的效果,與整幅嚴謹的構圖,相互輝映,亦流露出詹浮雲慎重的創作態度。
 詹浮雲雖已屆高齡,形於外,仍一派紳士風度,注重禮儀禮節,衣著整齊,西裝筆挺,待人恭謹且熱心公益。形於內,其長年嚴格律己之精神,也如實表現於他的創作態度,形塑於作品的氣質之上,故望重台灣畫壇,實至名歸。




     
  桌上古董 1985 油彩、畫布 30 F     月世界晨曦1979 膠彩、畫布 50 F 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 回前頁

 

首頁

台灣創價學會Facebook
創價藝文Facebook
創價新聞電子報

關於創價學會

便利專區

台灣創價學會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 2014 Taiwan Soka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TEL:(02)2888-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