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訊息  | 創價新聞頭版 | 創價電子新聞
線上影片 | 給新朋友 | 目錄(網站地圖)
首頁 > 創價電子新聞  
 
依關鍵字搜尋文章:
2017-08-22 發布 咱的音樂,恁知多少? 窺探台灣民謠發展
 

=
咱的音樂,恁知多少?
窺探台灣民謠發展
=


                                                                                    ◎文/陳麗安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助理教授
   

 對許多住在台灣的人來說,台灣民謠的存在相當多元:在傳統廟會慶典、在路上的街角、在電台廣播、在古典音樂廳、甚至在當今主流的流行音樂中,都可以時常聽到台灣民謠婀挪多姿的旋律,以不同樣貌鑽入我們的耳朵中,流入我們的心頭裡。


婉轉旋律下的台灣精神


 
 
◎圖 / 彭家玉
 筆者留學美國多年,主要學習西方古典音樂的理論與演奏,鑽研每個派別的特色與演繹,畢業回國後積極從事古典音樂的展演與推廣。然而,經歷這麼多年西方音樂的洗禮與訓練,回過頭來聽自己國家的民謠音樂,卻益發感受台灣音樂的真善美,以及理解那無可取代、深埋在藝術基因中的歷史傳承與民族意識。台灣民謠的發展,即是台灣社會發展的縮影;筆者希冀透過這篇分享,讓更多人可以欣賞到深埋在那婉轉旋律之下的台灣精神:刻苦而勇敢、豪邁而樸實、柔順而樂觀。
 台灣民謠的內容集結了社會歷史、生活方式與民族習性,許多民謠經由民間集體創作而成,並經由口語代代相傳,因此無從考據原作曲者。依歷史的演進,我們可以將台灣分成四個時期:「奠基時期」、「日據時代」、「光復初期」、以及「衰退期與多元發展」。每個時期筆者都會列出幾首代表性民謠,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上網去聆聽原曲以及詳讀歌詞喔!

一、奠基時期
 為了尋找另一片生活樂土,早期漢人冒著生命危險渡過可怕的「黑水溝」,來台灣開墾。漢人闢台建台初期,民謠大多以「生活點滴」作為素材,幽默地闡述人生的意義,用輕鬆的語調談及各行各業的生活以及當時候的社會現象,民謠內涵充滿樂天與希望。

 《天黑黑》:這首耳熟能詳的民謠從天候景象講到阿公阿婆之間的口角,為了煮鹹還是煮淡而把鍋子打破的有趣互動,蘊涵了「彼此合作才能成就事情」的涵義。台灣屬於四面環海的海島國家,下雨非常頻繁,這種描寫雨中情境的故事顯得格外生動親切。除了大家熟知的童謠版本,新加坡流行樂手孫燕姿在2000年發行的首張專輯中,《天黑黑》一曲成功地將民謠曲調融合現代少女奮不顧身勇敢追愛的情景,至今仍是感動人心的經典之作,也是筆者至今念念不忘的曲調。《西北雨直直落》:也是一首關於台灣天氣的童謠順口溜,充滿豐富的幻想力與濃濃的鄉土味。第一段描寫大雨中鯽仔魚的迎親隊伍浩浩蕩蕩地往新娘家前進, 由魚類、昆蟲所扮演媒人婆、提燈者、打鼓者與挑夫;第二段歌詞講述一隻倒楣摔了跤的白鷺鷥在大雨中翻山越嶺還迷了路,期盼好心的土地婆幫助牠找到回家的方向。曲調的部份亦是搭配上活潑俏皮的節奏,以輕快的步調,吟唱出富有逗趣畫面與民俗情境的田園幻想曲。

 《丟丟銅》:記載蘭陽地區為了繁榮地方,鑿通鐵路讓火車「咻咻砰砰」地穿過山洞,搭配岩縫中不斷「滴滴咚咚」滴落下來的水聲;也有人說是描述礦工賭博時,丟銅錢「哐啷哐啷」擲地有聲的諧和音律。這首民謠使用簡單重覆的台語歌詞,加入其他語言增添趣味性與變化性,例如「阿妹」是客家話、「伊都」與「哎唷」是語助詞,製造了強烈的韻律感與節奏感。筆者非常推薦此曲的「無伴奏人聲合唱」版本( 又稱A Cappella),由師大音樂系教授錢善華改編,深受國內及國外合唱團喜愛,大家可以在曲中聽見以「人聲」來摹仿蒸汽火車的鳴笛聲與排氣聲、火車由出站到入站時齒輪滾動聲的漸快與漸慢,是一場活靈活現的聽覺饗宴喔!

二、日據時代
 甲午戰爭(1894-95)之後清廷戰敗,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因此1895是台灣歷史與台灣歌謠史的分水嶺。日本政府在音樂方面採取軟硬兼施的策略,積極推廣日本音樂教育,傳入東洋歌曲,推行皇民化運動,將台灣歌謠翻成日語,並另寫日本歌詞套入台灣民謠,企圖消弭台灣的民族意識與漢文化。由於日本的高壓政策重挫台灣人民的信心,使得當時的台灣人變得悲觀、畏縮,也深深影響了當時的歌謠風格。

 《一隻鳥仔哮啾啾》:內容描寫小鳥因痛失愛巢在半夜痛苦地哀鳴,暗示著台灣人民企圖保衛家園,卻不得不接受日本統治的無奈與心痛。作曲家呂泉生在1943年採記張文環所唱的嘉義梅山小調而作的曲子,而張文環即是日據時代台灣新文學小說家。整首曲子歌詞簡潔(僅有四行)、旋律單純(僅使用三個音),但是那種「破巢之下無完卵」的悲憤之情傳達出的痛徹心扉與堅強反抗,讓所有聽眾為之動容,此曲更被視為抗日運動的史詩。另一民謠《紅龜粿》也表達相同的情境;歌詞描寫主人一早醒來發現紅龜粿被老鼠們「三更半夜決議通過」偷吃掉,暗喻甲午戰爭後如老鼠般的當權者將台灣割讓的情境。

 《雨夜花》:此曲家喻戶曉的程度,應該不消筆者著墨更多。1934年由「古倫美亞」唱片公司發行,純純小姐首唱、周添旺作詞、鄧雨賢作曲的《雨夜花》,前身其實是一首兒歌的旋律;後來周添旺獨具慧眼,將這首兒歌配上四段悽愴悵然的成人歌詞,從此風靡全台。
 雨夜花其實真有其人,她原是一位樸實的村姑,隻身到都市闖蕩並結交了一位男友,原本以為可以託付終生,豈料這男的竟是個愛情騙子,雨夜花姑娘最終淪落於風塵。歌詞顯露了當時男尊女卑的社會結構,表達「雨夜花」般的台灣女性所遭受的辛酸。由於這首曲調大受好評,日本詩人、大陸名歌手,甚至是皇民化運動的日本政府都將原詞改寫翻唱,哀傷的「雨夜花」竟還被日本歌手霧島昇改寫成『光榮的軍伕』,將『望春風』改詞成了『大地在召喚』,還將『月夜愁』改成了『軍伕之妻』,以台灣人的曲調鼓吹台灣人以成為階級低下的軍伕為榮。在這可笑的事實之下,卻顯現出台灣民謠對台灣民心的影響力。
 日治後期,日本經歷了明治維新,開始拋棄傳統中華文化而轉向西方世界。音樂方面亦如此,儘管初期的打壓政策造成文化上的浩劫,但是在日治時期就開始的系統化音樂教育、逐漸增加的留日音樂人、西方音樂的薰陶,卻也造就了1930年代爆發的「台灣歌謠黃金年代」。1930年代開始,留聲機、無聲電視等新式娛樂引進台灣,日本對台灣娛樂的態度改變,加上「古倫美亞唱片」的成立,開啟台灣歌謠商業化的先鋒,出現許多專業的作詞人、作曲家、台語歌謠偶像,為現代的台灣歌壇奠下深厚基礎。


三、光復初期
         
 1945年10月25日,日治時期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而結束,進入台灣光復時期。民俗歌謠重獲自由發揮的機會,加上傳播工具的普及,整個台灣社會進入歌謠發展的全盛時期。

 《望你早歸》:這首經典愛情歌謠創作於台灣甫光復之際的1946年,作詞家那卡諾以罕見的「散文無押韻」方式創作歌詞,並由留日作曲家楊三郎譜曲,因此曲調中帶有濃烈的東洋音樂色彩。在日據時代,有數以萬計的台灣年輕人被日本徵召去南洋當兵;而這首歌詞就在描寫戰後的社會,許多殷殷期盼台籍日本兵早日歸國與家人與情人重逢的氛圍,所以此曲一經發表立刻造成轟動。筆者深深被這首充滿音樂性、可歌可泣的委婉旋律感動;雖然曲調帶有日本音階的痕跡,然而情感上卻充滿著與台灣島國人民的民族羈絆,真摯而深刻。

 《杯底不可飼金魚》:光復過後,台灣社會結構中的階級開始產生改變,兩年後的1947年更發生了令人遺憾的二二八事件,震驚整個社會。作曲家呂泉生有感於當時社會現況,在1949年發表這首豪爽阿沙力的歌曲,希望台灣各個族群,如歌詞「朋友弟兄無議論」般,不要再有本省人與外省人的區分與隔閡,大家都可以坐下來喝酒,杯底不要留酒(來養金魚),應當一飲而盡、肝膽相照,共同創造一個美好的家園。物換星移,70年後的2017年,這首歌曲仍適用於當今台灣社會的現況,看來不同族群黨派之間的包容議題,仍是這一代的我們要好好處理學習的。

 《燒肉粽》:此曲亦在1949年發表,當時台灣經歷戰後重建,百業蕭條,人民飽受生活艱難及通貨膨脹之苦。張邱東松在一個改完學生作業的晚上,與夫人在家中聽見一陣陣蒼涼的「賣~燒~肉~粽~」叫賣聲往巷子口傳來,於是寫下這首悲情辛酸的曲子,紀錄當時物價狂飆許多台灣人面臨失業的苦楚。由於歌詞描述的情景太過負面,還被當時的行政院新聞局列為禁歌;或許現今還在這個景氣不佳的大環境中掙扎生存的人們,也可以深刻感受到這種身不由己的無奈吧!

 《阮若打開心裡的門窗》:1950年代,台灣農村人口開始外移,許多年輕人離鄉背井到城市開創前程。淡水牙醫兼作家王昶雄、作曲家呂泉生於1958年合力創作此曲,將遊子情懷透過樂觀的視角、悠揚的旋律,描寫現代人的失落與希望,鼓勵這些勇闖都市、失去所愛的人:不管處境多麼孤單,只要打開「心窗」,美景就在我們前面。詞曲典雅,旋律優美,歌詞中的「門」與「窗」富含隱喻,是一首正面能量滿滿的佳作。








< 回前頁

 

首頁

台灣創價學會Facebook
創價藝文Facebook
創價新聞電子報

關於創價學會

便利專區

台灣創價學會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 2014 Taiwan Soka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TEL:(02)2888-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