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訊息  | 創價新聞頭版 | 創價電子新聞
線上影片 | 給新朋友 | 目錄(網站地圖)
首頁 > 創價電子新聞  
 
依關鍵字搜尋文章:
2017-09-01 發布 多一分準備 少一分損失 深耕社區自主防災 有效提升救災能量
 


                                                                               
   ◎文.圖/水土保持局 郭力行、黃國鋒

   

壹、前言


         
         
民國85年的賀伯颱風再度喚起國人對土石流災害的記憶
 臺灣早期慘痛的土石流災害經驗始於花蓮的銅門村,民國79年歐菲莉颱風侵襲臺灣東部,土石流從野溪中一衝而下淹沒村莊,造成房屋破壞、村民傷亡的嚴重災情,成為社會各界注目的焦點,讓臺灣開始展開土石流的研究。民國85年賀伯颱風來襲,南投縣陳有蘭溪流域的豐丘、和社、神木村等多處,遭逢大規模土石流侵襲,再次喚起國人對於土石流災害記憶。往後,只要颱風豪雨季節,民眾便能從各大媒體聽到相關報導,也加深了對土石流的危機意識。

貳、深耕社區 培育防災先鋒

 土石流潛勢地區大多位於高山偏遠地區,災害一旦發生,因地處偏僻,外界救援行動通常無法立即投入,或者因為道路交通、電信中斷,災區儼如陸上孤島,與外界完全隔絕,訊息未能順利即時傳達給民眾。為強化社區自主防災能力,在受災的第一時間讓當地區居民能有基本的自我防衛能力,水土保持局致力推動自主防災社區,依社區需求數量積極培訓土石流防災專員,將原本個人的防災能力擴大,健全整個防災體制,加入土石流社區防災模擬課程,教導如何協助組織任務分配,指揮災害發生前、中、後的各項作為,以社區居民為主體主動提出防災對策及需求,培養人與環境良性互動,讓整個社區對防災意識產生共識,朝向目標建構出點、線、面的防災網路而努力。

參、建構組織 凝聚防災共識

       
       
為強化社區自主防災能力,水土保持局積極培訓防災先鋒。
 社區民眾防災意識及防災社區推動的意願,在歷經長時間無土石流災害侵擾之後,將隨著時間久遠而逐漸降低。因此,有了防災專員這顆種籽分布在各個重點防災社區,平時可配合水土保持局辦理的社區演練及宣導。
 另一方面,募集社區自主防災志工,辦理防災訓練活動,應用水土保持局發展之「社區防災大作戰」兵棋教具結合A R擴充實境,進行防災境況模擬討論,凝聚共識形成社區疏散避難計畫。當災害徵兆再度出現時,防救災組織成員及民眾能迅速採取防災應變即進行疏散,亦能避免救災資源重複浪費。

肆、實地演練 強化防災耐災能力


       
       
社區實地進行疏散避難演練,強化防災組織的能力。
 為驗證前揭社區疏散避難計畫之可行性,水土保持局持續推動社區疏散避難演練,組訓社區自主防災組織人員,同時依據社區疏散避難計畫,編撰社區防災演練腳本,進行社區實地之疏散撤離演練,熟練社區防災技能,強化防災組織的角色任務,並且將每年防災議題納入社區颱洪災害境況演練的歷程中,會後進行任務檢討,持續修訂土石流防災疏散避難計畫,促使社區備全災害風險管理之觀點,讓社區成為指標性防災社區,進而教育並影響其他社區。


伍、永續經營 落實防災社區策略

       
       
結合行動裝置等科技的運用,來建構安全家園。
       
        與社區當地的學校結合,建立區域防災合作的機制。
 現行土石流防減災的政策設定,涵蓋了政府所有防救災體系操作的人員分工、執行方法及資源調度,惟國內一般鄉鎮市公所上至首長、下至業務主管或承辦人員對於災害防救法規的不熟稔,以及對災害的認識不足或對災害防救工作的不重視,致使社區災害防救工作的推動困難重重。
 水土保持局整合現有補助項目,持續協助地方政府有系統、有架構地推動社區自主防災,導入協力團隊協助輔導自主防災社區,建立長期社區夥伴關係,同時落實我國三級防災機制,讓地方政府與社區防災組織密切配合,建立架構性地區性防救災網絡,串起災情通報與警戒疏散的工作,有助於未來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之永續經營。

 
一、建立自主防災社區
 耐災能力分級
 考量社區的風險環境、社經、人文條件不同,比對每個村里的耐災能力與保全對象人力,定義社區災害風險等級。依據社區風險潛勢等級,將不同的資源挹注在需要的社區,累積社區防災能量,朝向永續發展目標邁進。

 
二、建立表揚及認證機制

 目前推動土石流防災社區教育宣導的誘因,多為公部門所提供的設備與經費補助,如何維持推動社區自主防災的熱度,吸引民眾對於自主防災有相當程度的參與動機,將朝向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建立認證標章,透過社區的條件甄選,選出社區防災組織運作良好且配合公部門執行相關防災工作的社區,將社區辦理之經驗向外提供示範、教學及觀摩交流為方向,並提出社區回饋機制,促進組織運作及產業發展。進而舉辦全國性表揚大會,給予實質獎勵金協助辦理社區土石流宣導教育訓練及購置防救災設備,塑造社區民眾的高度認同感,刺激社區讓自主防災工作持續推動下去,成為其他社區見賢思齊的對象。

 三、防災社區補助機制  
 過去補助的辦理地點,往往由各縣市政府依照村里需求或該村里近年來是否有獲得相關補助來決定,較無統一的核定標準,可藉由社區潛勢風險等級,調整各個社區申請補助的頻率,例:社區潛勢風險等級較高之村里,獲得補助的頻率較高。

陸、展望未來

 山坡地大量開發,破壞了原有的水土保持,因此政府將土石流災害防治工作列為天然災害防治工作重要課題之一。未來,水土保持局將透過持續性的資源灌溉,提升基層民眾的土石流防災素養,由個人(點)發展至社區組織(面),建構完整的社區防救災網絡,奠定社區防災永續經營的發展基石,相關的策略與展望如下:

 一、警戒資訊傳遞與 災情查報通報化
 持續將資訊科技最新的發展,應用於社區自主防災上,例如行動裝置、物聯網技術等,除了應用於監測管理上,也可以串聯起社區警戒與災情通報的工作,讓防災資訊的傳遞更加迅速確實。

 二、自主防災社區共好化
 當地自主防災組織不足以應付土石流災害、且政府救災力量尚未到達時,若能結合鄰近未受災村里,將能及時提供受災社區緊急協助。因此,水土保持局協助各村里與鄰近防災社區、NGO、NPO和民間企業等辦理聯合演練,建構防災協力網絡,從單點個人的力量,聯合村里成為防護線,再形成各組織合作防救災聯盟的機制,有效減少土石流威脅。

 三、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

 管理法治化目前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已有初步推動成果,因此強化地方政府經營管理自主防災社區的能力,是緊接著的重要工作,協助地方政府依據災害防救法推動社區防災經營管理辦法,讓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於往後的運作過程可以得到地方政府的協助,地方政府也在整個土石流災害防救工作上,從減災、整備、應變、復原各階段有社區的協助,如此一來,土石流災害防救工作將更加
落實。

 四、社區自主防災永續化
 在推動自主防災的工作時,應加強與社區當地的學校結合,辦理訓練、演練等工作,形成防災夥伴發揮守望相助的實質功能,共構防災推廣基地。同時,也讓當地的學生開始瞭解社區自主防災的工作,把自主防災與社區當地的學校結合,建立區域防災合作的機制。 的觀念往下扎根。




< 回前頁

 

首頁

台灣創價學會Facebook
創價藝文Facebook
創價新聞電子報

關於創價學會

便利專區

台灣創價學會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 2014 Taiwan Soka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TEL:(02)2888-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