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訊息  | 創價新聞頭版 | 創價電子新聞
線上影片 | 給新朋友 | 目錄(網站地圖)
首頁 > 創價電子新聞  
 
依關鍵字搜尋文章:
2017-12-20 發布 在顧何忠的畫中 與自己相遇
 


◎文、圖/詹文華 美國伊利諾大學西洋美術史碩士
                              、臉書Artistic Jan作家



 隱藏於草屯九九峰下,珠寶盒般精巧的毓繡美術館,近日展出「揭露‧存在:顧何忠個展」,我無上喜愛以致一訪、二訪、三訪。他都畫日常物件:雕花玻璃盅、白瓷杯杯盤盤、瓶中醃梅、待烹的魚、待烹的豬心、裝滿鐵碗的銅板。
 他畫得栩栩如生,讓人生出「想摸一摸」的衝動,想探究:是畫的?還是真的?

與平凡器物搏感情

 當繪畫、音樂、建築、everything都以五花八門的任何形式玩遍;當攝影易如反掌,如是平凡物件、如是寫實無華手法,有什麼意義?二訪同伴有此疑問。於是我久久凝望題為《清澈》的玻璃盅(圖1),想聆聽它會吐露出什麼答案。
 安靜尊貴地置於大理石檯。光源斜射而來,蓋鈕閃了兩個光點,圓蓋向光面有光澤且微顯膨脹,背光面黑黝且微微扁縮。盅身雕花切割面灰白黑色澤跳躍,在最黑側的花瓣叢中透出一簇小星似的光芒。大理石台正側面忠實反映暖黃光澤與陰影,清靜白牆其實由粉白黃灰綠紫鋪成,細緻地共譜白色的梵音。
 畫家專注觀察豈不勝過情人之眼?他與平凡器物在搏感情啊!試問,我們願意與何物日夜相望?鍾愛之人事物!同理,當我們凜心日夜凝望一物,刻意辨識到得以冥想出鉅細彌遺,愛也不得不油然滋生!
 但人卻由不得心識總如萬馬奔騰紛紛無緒,靜心總是一場夢話。因此,顧先生的畫,的靜,彷如喧囂現世的一則素樸神話。

表達「把握當下即美好」

 三訪與大群資深主婦站在白瓷盤上待烹的魚前(圖2《現象I》),大夥討論著魚種與新鮮度而莫衷一是。繼而慢慢留意魚眼扁塌,青黑魚身局部塌陷而有凹凸不平,白亮魚腹逐漸反紫黑,暗紅血水開始滲到白盤上。以收斂色澤,掌握鱗、鰭、腹、頭尤其透明魚眼部位不同質感,物體表面觸感的掌握,萬分到位!縱然近庖廚,平日主婦何曾如此「搏感情」地凝望即將成為盤中飧,為我們奉獻的食物?反思畫家日復一日的專情觀察,豈非比擬一種感恩的情懷?
 青黑死魚,盛血水白盤,3/4在白灰檯面,1/4在外,似隨時有傾覆之危,盤子、魚尾撒下幽黯陰影,檯面遠端隱沒於灰霾背景,死亡意象平平實實呈現在畫面,什麼都想對抗的人類,唯對時間無力對抗,當死亡不宣而至,唯有平靜投降。
 即使想拋開死魚與死亡的沈重聯想,細瓷白碗中血腥豬心(圖3《唵》),逼人直對食物與死亡無可迴避的連結。
 無論是靜物畫材或是「存在的本質乃華美與流逝的共生」內蘊,顧先生都敞懷接納17世紀荷蘭靜物的優雅影響,僅以私心最愛Steenwyck《Still Life: AnAllegory of the Vanities ofHuman Life》為例:肅靜背景前斜上光線映射滿桌象徵人世珍愛之物,寶瓶美酒、詩書文化、笙歌雅樂、寶劍權勢(圖4《靜物:虛幻人生的寓言》),時光一流轉,珠貝成樓空,肉身成骷髏。然而,顧先生淡化了西方的貴族與菁英色彩、挖掘與他私人相親的、本土的意象,並嘗試探索佛學去表達「縱然一切終成空,把握當下即美好」的謙沖與踏實的心性。
 觀賞他的畫作,對我個人而言,是一場專注於眼前當下,隨之雜念與煩惱如悄悄沈落於靜寂的「正念」的歷程。

 

 


 


   
   
   
   
   
   
   
   
   
 
  圖1《清澈》
   
   
   
   
   
   
   
   
   
   
   
 
  圖2《現象I》
 
  圖3《唵》
 
  圖4《Still Life: An Allegory 》
   
 
 
   

< 回前頁

 

首頁

台灣創價學會Facebook
創價藝文Facebook
創價新聞電子報

關於創價學會

便利專區

台灣創價學會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 2014 Taiwan Soka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TEL:(02)2888-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