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3-09-26 發布 |
心理諮詢專家黃素菲教授蒞會演講 工作、生涯與生命:後疫情時期的多元趨勢 |
|
後疫情時代,面對AI快速發展、愈趨多元化的工作型態,我們應如何做好準備?職場人士要如何提升競爭力?退休後又要如何繼續貢獻社會?
9月16日下午,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黃素菲教授,應創價之邀於至善文化會館新世紀廳以「工作、生涯與生命:後疫情時期的多元趨勢」為主題舉辦教育講座,帶領與會者認識職涯前瞻性的觀念與願景。
在「生涯發展」領域擁有豐富經驗、經常受邀於本報撰寫專文的黃素菲教授,當天先從「出路」、「出彩」到「出色」的生涯發展三階段指出,一般人往往在職場上「安身」之後,會進一步思考如何「立命」。
至於,「如何達成自身的人生價值?」黃教授引用一位代課老師苦熬7年終於通過教師甄試時的感言說:「擁有正式教師資格只是開始,我還想嘗試不同的挑戰,當感受到全身細胞甦醒過來的時候,自己才有活著的感覺。」這位代課教師在取得正式教師資格生活安穩、職位晉升(出路、出彩)之後,因不想安逸終其一生,苦思要如何才能發揮自己的無窮潛能(出色)?黃教授指出,這位老師因不安於現狀、不斷尋求突破,讓自己有蘇生的感覺。
在「後疫情時代」,究竟是一個「大辭職」或是「大洗牌」的時代呢?黃教授強調,不同觀點會產生不同結果,當我們以「樂觀」態度看待時,就能看到未來充滿希望與機會。
她進一步指出,後疫情時代新興生涯觀點有幾項特徵——沒定性是優勢、非典型雇用是典型、斜槓生涯是常態、混沌生涯(突破現有模式)是標配。在這種趨勢下,原本不被社會看好「沒定性」的多重潛能者,反而成為一種優勢,甚至會是職場上最搶手的熱門人才!
針對工作多年想跨行或轉職的人,要如何應對後疫情時代呢?黃教授說:「保持開放心胸,不拒絕新事物,讓生命更有能量」、「科技是未來無法迴避的事實,最好及早面對與學習」,會讓未來充滿無限可能性。
她並引用杜拜全新地標「未來博物館」牆上鐫刻的文字:「未來屬於那些能夠想像它、設計它並實現它的人。未來不是你等待的東西,是你要去創造出來的。」為後疫情時代,人們的生涯發展做了最佳詮釋。
|
|
|
|
|
|
 |
心理諮詢專家黃素菲教授 |
|
|
|
 |
|
黃素菲教授為大家介紹後疫情時代今後職涯的趨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