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緣、逆緣 |
2025-01-24 發布 |
順緣、逆緣-信仰妙法與毀謗妙法之人
在佛法對話當中,會碰到各式各樣的人。有聽聞佛法後馬上理解且深有同感的人,也有排斥、批判的人,在佛法上,稱為「順緣」與「逆緣」。
與法華經結緣者 必定成佛
對於初次聽聞佛法者,在其生命中,種下成佛的種子,稱為「下種」。此時,聽聞並單純來信奉妙法者,稱為「順緣」;反之,抗拒正法並加以毀謗、中傷者稱為「逆緣」。
〈開目抄〉教示:「但為我一門者書此,他人不信者,任作逆緣可也。」(御書240頁)意指成為大聖人門下者為順緣,反之不信者則為逆緣。
「順緣」之人,理所當然能夠邁向成佛之道,但即使是反對佛法的「逆緣」之人,因為曾聽聞佛法,已接受下種,也一定會成為未來的成佛之因。
在〈法華經‧不輕品第二十〉有解釋其道理。不輕菩薩向眾人訴說法華經,而遭人以惡口罵詈、刀杖瓦石加諸迫害。這些人雖因迫害不輕菩薩之罪,在千劫期間,墮入無間地獄。但是,因與法華經結緣的功德,他們最後還是能再次值遇不輕菩薩,獲得救濟。
意即,不論「順緣」或「逆緣」,與佛法結緣之人,最終必定會成佛,這就是法華經偉大的功力。
佛法中明示,不只是人類,萬物都有佛性,一切眾生皆是妙法的當體。
重要的是,是否能與使佛性顯現的「善緣」相遇,也就是說,能否接觸到法華經的教導。成佛的關鍵就在於此。因此,「順緣」自不待言,「逆緣」之人即使不信、誹謗,仍然是與法華經結緣,最終還是能夠成佛。
實踐佛法對話
佛法對話,能喚醒生命中的佛性。譬如,瀕臨枯萎的花草,只要澆水潤澤,最後必定會開出美麗的花朵。同樣的,不管是順緣或逆緣,播下的佛種必定會開出成佛的花朵。
重要的是,向眾人講述大聖人佛法的行動,每一個人或許會有不同的回應,但接受佛法的「下種」,絕對是成佛的關鍵。
講述大聖人佛法時,即使對方對佛法毫無所知,或是批判、中傷佛法,重要的是要有耐心與其對談,改正其錯誤觀念,這就是實踐慈悲的行為。
御書云:「人向鏡中禮拜時,則鏡中之影又向己禮拜矣。」(御書804頁)面向鏡子禮拜時,鏡中的自己也會回禮。同樣的,對方也有佛性的生命,視對方為必定會成佛之人尊敬、對話,即使他如何反對佛法,也一定能喚醒對方生命奧底的佛性,這正是相通於佛法的慈悲行,因此,對話之人也會獲得莫大的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