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影片簡介  | 活動影片 | 創價學會基本簡介
社會關懷 | 獲獎與肯定 | 和 平 | 文 化 | 教 育
首頁 > 關於創價學會 > 教育 > 教育專欄  
台灣文學的歷史道路 2025-01-15 發布

台灣文學的歷史道路   

   
◎文/陳芳明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文學與我們有何關聯?生活在這座島嶼上的我們,認識、了解「台灣文學」嗎?本報特別邀請國立政治大學台文所陳芳明教授開闢「文學旅路」專欄,陸續為讀者介紹台灣文學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呈現嶄新的文化面貌。
 
 常常遇到這樣的提問,為什麼要讀文學,為什麼要讀台灣文學?
 
 
 
閱讀文學是一種精神旅行
 
 如果換一種方式來提問,為什麼要去旅行,為什麼要出國旅行?似乎就可以獲得確切的答案。
 旅行可以認識許多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可以理解不同的文化價值。
 同理可證,閱讀文學是一種精神旅行,可以認識不同族群、性別的作者,也可以認識許多異質的思維方式。 文學閱讀,就是精神層面的旅行,在不同的文字風格之間,能夠獲得豐富的想像力。
 身為台灣人,不必然對這個島嶼就非常熟悉,即使可以進行全島的旅行,大約都只是停留在浮光掠影。
 文學可以引導我們,進入不同族群、不同性別、不同階級的心靈世界。開始介紹台灣文學,是為了讓更多的島上住民,知道我們共同的心靈世界。
 心靈世界的具體呈現,往往是透過繪畫、書法、戲劇、舞蹈、文學的表現。從繪畫到舞蹈,我們看到具體的表現與表演。從顏色到姿態,都可以充分顯露演出者的心靈世界。文字是靜態的,無論是詩、散文、小說都必須透過閱讀才能產生想像。
 閱讀是非常重要的具體實踐,透過閱讀,作者與讀者之間才有可能進行對話。
 

台灣新文學 表達社會關懷

◎圖/ 詹庚旻

 「文學旅路」這個專欄,便是按照時間先後介紹台灣先人的文學作品。這些文學遺產,如果可以與讀者產生對話,那麼已經消失的前人作品又可以重新復活。那樣的復活,是為了使心靈與心靈之間展開對話。
 這個專欄將集中在台灣新文學的介紹,所謂新文學,指的是20世紀以後展開的白話文作品。20世紀的台灣歷史命運,完全不同於中國、日本的文學道路。滿清中國在1895年就把台灣割讓給日本,從那時開始,整個海島便淪為殖民地。所謂殖民地,便是島上住民不能使用漢語或母語來撰寫自己的文學。在台灣所謂的母語,應該包括原住民、客家人、福佬人所使用的語言。中國有白話文運動,那是因為中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而且是戰勝國,卻繼續遭到帝國列強瓜分土地。
 這種傲慢的欺侮行為,終於使中國知識分子覺醒,因而爆發了各大城市的示威遊行,這就是我們所熟悉的五四運動。中國的心靈覺醒之後,緊接著就展開了白話文運動,終於促成中國新文學的啟蒙與發展。
 那時台灣已經淪為日本殖民地,在帝國統治之下,也開始接受新知識的教育。
 這種教育,完全不同於中國的四書五經,而是開始進一步吸收與現代有關的常識,例如博物、數學、自然這些知識,使台灣社會慢慢脫離傳統的私塾教育。
 在短短10年之內,台灣南北各地都設立國民學校,開始接受現代社會的觀念。
 台灣也慢慢出現新興的現代知識分子,他們不再停留於四書五經的背誦,而是透過現代教育開始認識台灣社會與國際社會。
 過去的傳統教育是為了參加科舉考試,現在的知識訓練則是容許他們投入社會,關心台灣未來的命運。知識不再只是修身養性而已,還可以進一步表達社會關懷。​

 

第一代知識分子領導新文學

 1915年台灣最後一次的武裝抵抗,便是「噍噍吧哖事件」,又稱為「西來庵事件」。
 這個事件由余清芳所領導,這是日本統治下規模最大的反抗,也是台灣歷史最後一次的武裝起義,那時有900餘名反抗者被處死刑,468名判有期徒刑。這樣龐大的死刑審判,震驚了當時的國際社會。
 從此以後,台灣人對總督府的反抗開始進入另一個階段,從武鬥轉化為文鬥。就在這個關鍵時期,第一代台灣知識分子也跟著誕生。他們都是接受新式教育,也開始關心台灣社會與國際社會的變化,完全不同於傳統書生的價值觀念。
 台灣新文學的誕生,正是由這一群知識分子所釀造、所領導。
 一個全新的文學觀念與表現方式,就是由第一代台灣知識分子所創造出來。在精神層面上,他們負起文學啟蒙的工作;而這樣的工作,一方面逐漸脫離傳統社會的牢籠,一方面則積極創造台灣格局的文學形式。
 台灣新文學的誕生,整個全新的文化面貌也跟著誕生。

< 回前頁

首頁

台灣創價學會Facebook
創價藝文Facebook
創價新聞電子報

關於創價學會

便利專區

台灣創價學會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 2014 Taiwan Soka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TEL:(02)2888-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