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影片簡介  | 活動影片 | 創價學會基本簡介
社會關懷 | 獲獎與肯定 | 和 平 | 文 化 | 教 育
首頁 > 關於創價學會 > 教育 > 教育專欄  
文學旅路 張我軍與賴和 2025-01-17 發布

文學旅路 張我軍與賴和​   

   
◎文/陳芳明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圖/ 詹庚旻

 陳芳明教授的「文學旅路」專欄,此次為讀者介紹1920年代的台灣,社會開始現代化,但文學藝術方面,仍然受到統治者控制,當時的張我軍及賴和意識到這種情況,便扮演一破一立的角色,帶領台灣展開新文學運動。

 台灣新文學運動的展開,是從1920年開始。在現代化過程中,基本上都是由台灣總督府主導。
 台灣縱貫鐵路完成、流行疾病消失、資本主義崛起,把整個社會帶入現代的階段。但是在文學藝術方面,台灣人的心靈與精神層面,仍然受到總督府的牽制。在文學藝術方面,如果沒有台灣知識分子的參與,就永遠受到殖民地統治者的領導。文學與藝術,關係到一個地方文化主體性的建立。沒有自己的創作,沒有自己的立場與觀點,就永遠受到權力的支配。

 
 
 
 
 
張我軍批判詩社
舊詩詞無視時代變化

 張我軍與賴和,在文學史上扮演著一破一立的關鍵角色。當年,留學北京的張我軍見證了中國的五四運動,也見證了中國新文學運動的展開。當時還是軍閥割據的中國,五四運動啟蒙了近代知識分子。他們一方面見證中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而且是勝利國,為什麼國土還繼續被迫割讓。這種精神上的打擊,終於造成民族主義的覺醒。所有的知識分子無分南北,都團結起來反對國土再次被割讓。為了喚醒受到蒙蔽的中國人心,他們開始發行雜誌,也同時展開新文學運動。張我軍就在歷史現場,內心也受到很大的震撼。
 當他從中國回到台灣,發現文壇上仍然還耽溺於舊詩舊詞的書寫。同時也目睹傳統詩社四處林立,完全對日本的殖民統治毫無警覺。他非常坦白指出,這些舊詩舊詞的生產完全無視時代的變化。他進一步批判既有的詩社,指出他們「不但沒有產出差強人意的作品,甚至造出一種臭不可聞的惡空氣出來,把一般文士的臉丟盡無遺,甚至埋沒了許多有為的天才,陷害了不少活潑潑的青年。」這是對沒有生命力的傳統文學展開批判,同時也顯示舊世代與新世代的決裂。
 張我軍扮演了破壞角色,對落伍的文學形式予以鄙棄。如此強烈的語言,自然而然引來舊詩人的反駁。舊詩集團的首腦連雅堂,立即以貶抑的態度回應張我軍。他說:「其所謂新者特西人小說戲劇之餘,丐其一滴沾沾自喜,是誠陷穽之蛙,不足以語汪洋之海也。」這是古典詩人對於新文學崛起的一種偏見,他並不知道一個新的時代已經展開,釀造古典文學的客觀環境徹底改變了。社會條件與政治條件,也正在要求文學生態的調整。

 


「新文學之父」賴和
藉小說點出統治者權力壓迫​ 

◎圖/ 詹庚旻
◎圖/ 詹庚旻
 相對於張我軍的批判,居住在彰化的賴和則是扮演了建設的角色。賴和是在私塾的環境接受啟蒙,他已經感受到整個台灣社會正在接受現代化的衝擊。在一個時間速度千變萬化的社會,舊有的文學形式已經無法呼應瞬息萬變的日常生活。賴和是一位了不起的新興知識分子,非常敏銳地察覺到文學形式必須改變。傳統時代的時間觀念是子丑寅卯,現代社會的時間觀念是分秒必爭。尤其殖民地台灣開始出現火車與汽車之後,許多舊有的交通觀念完全遭到取代。賴和的第一篇小說《一桿稱仔》,在於彰顯度量衡的計算方式,已經完全不同於傳統社會的觀念。他透過市場小販的買賣方式,彰顯日本警察的蠻橫,也在於彰顯台灣社會底層求生的困境。
 相對於張我軍的破壞角色,賴和則扮演了積極的建設者。為了彰顯殖民地文化的壓迫,他以文學啟蒙方式更清楚點出殖民地社會的不公平。《一桿稱仔》這篇小說之所以耐讀,在於他點出統治者對被統治者的權力壓迫。警察身份是殖民者的縮影,小販身份則是被殖民者的縮影。這是結構非常簡單的短篇小說,卻能夠開啟讀者的豐富想像;而且也可以透過故事情節,找到台灣人的社會位置。沒有經過賴和的啟蒙,殖民地台灣的文學道路就可能完全不一樣。所有的文學啟蒙,都是從最簡單的形式出發。賴和可能不知道,台灣新文學運動是以他的作品為起點;也可能不知道,日後台灣文學的開枝散葉,都是因為受到他最早小說的強烈暗示。賴和被稱為「台灣新文學之父」,絕對不是浪得虛名。沒有經過他,後來的台灣文學不會變得如此繁盛豐饒。
 

 

 

 

< 回前頁

首頁

台灣創價學會Facebook
創價藝文Facebook
創價新聞電子報

關於創價學會

便利專區

台灣創價學會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 2014 Taiwan Soka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TEL:(02)2888-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