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影片簡介  | 活動影片 | 創價學會基本簡介
社會關懷 | 獲獎與肯定 | 和 平 | 文 化 | 教 育
首頁 > 關於創價學會 > 教育 > 教育專欄  
文學旅路 賴和為何是「台灣新文學之父」 2025-01-17 發布

文學旅路 賴和為何是「台灣新文學之父」​   

   
◎文/陳芳明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圖/ 詹庚旻

 陳芳明教授的「文學旅路」專欄,這次為讀者介紹「新文學之父」賴和。他的首篇小說《一桿稱仔》以象徵手法隱晦地諷刺台灣在日治時期民眾受到統治者壓迫的情況。沒有經歷白話文運動的賴和,卻以嶄新、創先例的方式為「人」發聲。

 賴和是一位從古典詩出發的新文學創作者,他一直橫跨在傳統與現代之間。這種學養使他擁有開闊的心胸,他並不貶抑古典詩的淵源,更不排斥現代價值的到來。他等於為後來的文學創作者示範,身而為人,都應該以開闊心胸包容過去、現在、未來的文化價值。後來的人稱呼他為「台灣新文學之父」,顯然是有微言大義,所有的文化價值一旦創造出來,對於任何一個世代都是重要的資產。賴和所發表的小說《一桿稱仔》,整篇小說寫得非常簡單,卻暗藏了非常豐富的文化意義。
 
 
 
《一桿稱仔》
描繪台灣民眾被壓迫情況

 《一桿稱仔》描述的是一位純樸農民,把親自栽種的蔬菜拿到市場販售。他特地準備好一支全新的秤子,在市場裡擺攤子。一位日本警察走到他的攤位,指著不同的蔬菜問價格。其實這是市場的潛規則,暗示攤販都能夠把指定的蔬菜送給警察。這位菜農並不知道這種潛規則,竟跟警察說出價格。日本警察惱羞成怒,認為他所使用的秤子不符合度量衡標準,立刻把這位新來的攤販送到警察局。

◎圖/ 詹庚旻

 這篇小說的結構非常簡單,只是描述攤販與警察之間的互動,卻強烈暗示了殖民地社會的真相。從種族來看,警察是日本人,攤販是台灣人。從階級來看,警察是統治者,攤販是被統治者。這篇小說等於是台灣命運的縮影,完全沒有拖泥帶水,也沒有複雜的情節,卻讓讀者印象非常深刻。這也說明為什麼在討論台灣文學史之際,都是以賴和的作品作為起點。
 賴和是從舊詩的書寫出發,在他成長時期就已經迎接殖民地社會的到來。他等於是為後來的文學家試探水溫,如何透過象徵手法與影射技巧來營造小說。

 從現代觀點來看,這第一篇小說並非無懈可擊,卻為後來的文學創作者,做了非常好的示範。尤其那一位農民被捕之後,不得不發出感嘆:「人不像個人,畜牲,誰願意做。這是什麼世間?活著倒不若死了快樂。」新文學運動的起點,就是以「人」為出發點,無論是人道主義或是人文精神,就成為台灣文學不可分割的主要價值。賴和為後來的台灣作家做了最好的示範,他在小說、散文、詩的不同文類都留下重要作品。

 

「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
兼擅各種文體

 
◎圖/ 詹庚旻
 1930年10月發生的霧社事件,不僅震驚台灣,也震驚整個亞洲。長期受到日本官吏壓迫的泰雅族原住民,在那年利用小學校運動會舉行之際,300餘位勇士殺死了136位日本人。這是震撼亞洲的一次反抗事件,部落原有1000多位原住民,經過日本軍隊的毒氣屠殺,事件後僅剩下500餘名。這是震撼整個東亞的政治事件,住在彰化的賴和也受到極大衝擊,而終於寫下一首長詩《南國哀歌》。這首詩的後半段前兩行:「兄弟們來!來!捨此一身和他一拼……」,顯然是鼓勵讀者效法原住民的行動。《台灣民報》刊登這首詩時,後半段全部被刪去,必須要到戰後才得以看到全貌。這是賴和文學所釋放出來的抗議精神,置放在當時的歷史脈絡來看,賴和的批判精神勇敢而生動。
 他的另外一篇散文《前進》,指向1927年台灣文化協會的左右分裂。賴和不願意看到實力有限的政治運動者發生衝突,鼓勵左右兩派的陣營必須團結起來。這篇作品特別點出那個時代的黑暗,使用七十餘字來形容他們的社會:「在一個晚上,是黑暗的晚上,暗黑的氣氛,濃濃密密把空間充塞著,不讓星星的光明,漏射到地上;那黑暗雖在幾百層的地底,也是經驗不到,是未曾有過駭人的黑暗。」賴和使用了七十餘字來形容他的時代,在新文學運動中可以說是一個特例。無論是修辭或造句,都是屬於上乘的文字。為了形容整個時代的黑暗,無論是語法或句式,不僅沒有累贅,反而更精確點出自己所站的位置。一位沒有經過白話文運動洗禮的知識分子,在新文學運動初期,就能如此展現他的手法,確實令人欽佩。
 因為有他站在新文學運動的最前端,等於為後來作家點出散文創作的技巧。從小說、詩、散文的不同文體,賴和幾乎都能夠勝任。他被尊稱為「台灣新文學之父」,顯然不是徒託空名。
 

< 回前頁

首頁

台灣創價學會Facebook
創價藝文Facebook
創價新聞電子報

關於創價學會

便利專區

台灣創價學會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 2014 Taiwan Soka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TEL:(02)2888-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