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影片簡介  | 活動影片 | 創價學會基本簡介
社會關懷 | 獲獎與肯定 | 和 平 | 文 化 | 教 育
首頁 > 關於創價學會 > 教育 > 教育專欄  
經濟大蕭條前後的台灣文學 2025-01-20 發布

經濟大蕭條前後的台灣文學  

   
◎文/陳芳明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圖/ 詹庚旻

 陳芳明教授的「文學旅路」專欄,這次為讀者介紹1929年當全球遭受經濟大蕭條衝擊,日本殖民下的台灣苦不堪言。1934年,許多作家的作品集結出版《台灣文藝》創刊號,其中左派的楊逵認為文學要寫出階級,右派的張深切則不強調階級特性,然而兩派並不相互牴觸,可以同時並行。

 台灣社會在1929年,遭到全球經濟大蕭條的衝擊。所有資本主義國家,包括美國、英國、日本開始出現經濟衰退的現象。許多巨大的工廠與公司,都紛紛宣布倒閉。東方的日本帝國也無法免於災難,作為殖民地的台灣當然也首當其衝。這種未曾預期的經濟衝擊,立刻造成失業的大浪潮。整個政治、經濟大環境的轉變,不僅對於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產生重大影響,也對屬於日本殖民地的台灣、朝鮮帶來前所未有的惡化。日本母國都無法承受突然襲來的經濟衝擊,何況是屬於殖民地身份的台灣。島上的作家,自然而然也生產了非常悲觀的作品。他們對於日本帝國的資本主義支配,已經感到不滿。不僅農民、工人失去了工作,一般知識分子的生活也陷入窘困。在這樣的大環境,凡是能夠思考的台灣人,都對日本統治產生反抗的心情。
 
 
 
 
 
 
 
 
 
 
 
「台灣文藝聯盟」
文學全盛時期即將誕生
◎圖/ 詹庚旻

 1934年5月6日,全島的台灣作家八十餘位都聚集在台中。這是文學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事件,來自北部的朱點人、王詩琅、黃得時、吳希聖;來自中部的賴和、陳虛谷、周定山、葉榮鐘、莊垂勝、張深切;來自南部的郭水潭、吳新榮、楊逵、黃石輝、蔡秋桐,都參加了「台灣文藝聯盟」的成立。這可能是殖民地時期,台灣作家可以如此整齊的相聚。這些作家背後所代表的組織,包括南音社、台灣藝術研究會、台灣文藝協會,以及鹽分地帶的作家。在現場出現了一個標語:「寧作潮流衝鋒隊,莫為時代落伍軍」,已經暗示台灣作家所擔負起來的任務。
 在文學史上台灣文藝聯盟的成立,已經暗示一個文學全盛時期即將誕生。1934年11月正式出版《台灣文藝》創刊號,島上北中南的作家,全部都匯聚在這個組織。從雜誌內容來看,分成漢文與日文兩大部分。兩種語言的共存,正好代表殖民地文學的重要特徵。在此之前所發行的《伍人報》、《洪水報》、《赤道報》、《南音》、《台灣文學》,全部都匯入《台灣文藝》的陣營。無論是左派或右派的作家,都全部加入這個聯盟。
 

 

 

 

兩種不同文學觀點並行不悖

 這個組織成立以後,其實也夾帶著分裂的因素。其中左派陣營是以楊逵為主導的社會主義路線,而右派陣營則是以張深切為中心的台灣風土路線。尤其楊逵在1935年2月的《台灣文藝》發表一篇文章:〈藝術は大眾のものである〉(藝術是大眾的產物)。他對於客觀描寫的自然主義表示極大的鄙夷,認為台灣文學要走的道路應該朝寫實主義的方向前進。他又進一步指出,「普羅文學,就其歷史使命而言,自來就是以勞動者、農民、小市民作為讀者對象而寫的。當然,書寫的重點雖然是勞動者、農民的生活,卻並非是特定的必要。從勞動者的立場,站在勞動者的世界觀,也應該擴大書寫知識分子的資產階級、布爾喬亞等敵人及其同伴的生活」。他繼續說「現在就我們台灣文壇而言,與日本文壇的關係較諸中國文壇還要密切。」
◎圖/ 詹庚旻

 楊逵藉由日本文壇的觀察,警告台灣作家要堅定文學的立場。他所謂的立場,自然是從農民與勞動者的生活出發。如此露骨的社會主義色彩,在聯盟的機關刊物上發表,並未有特別突兀之處。不過,就在刊登楊逵論文的同期《台灣文藝》,張深切則撰寫了一篇〈對台灣新文學路線的一提案〉,他的觀點與立場正好與楊逵的論文構成強烈對比。
 如果楊逵是左派,張深切就是右派。他對文學中的階級立場並不那麼同意,認為創作不需要強調左派或右派。他認為作家不需要站在階級立場,只要寫出台灣社會的特性,文學的路線就會浮現。左派的楊逵側重階級立場,張深切則強調民族立場。在殖民地社會,無論是階級立場或民族立場,都仍然遭到台灣總督府的干涉。這兩種言論,其實是並行而不悖,這也是台灣文藝聯盟成立的主要目的。左右兩派作家,其實是可以結盟的。

 

< 回前頁

首頁

台灣創價學會Facebook
創價藝文Facebook
創價新聞電子報

關於創價學會

便利專區

台灣創價學會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 2014 Taiwan Soka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TEL:(02)2888-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