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影片簡介  | 活動影片 | 創價學會基本簡介
社會關懷 | 獲獎與肯定 | 和 平 | 文 化 | 教 育
首頁 > 關於創價學會 > 教育 > 教育專欄  
王詩琅的都市文學 2025-01-20 發布

王詩琅的都市文學 

   
◎文/陳芳明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圖/ 詹庚旻

 陳芳明教授的「文學旅路」專欄,這次為讀者介紹作家王詩琅,他的小說描寫女性的命運,也描繪左翼知識分子的轉向及其矛盾,讓讀者一窺在資本主義浪潮下台北現代化的樣貌,他的文學作品宣告強勢的資本主義文化,已淹沒了整個島嶼。

 1930年代的台灣,開始出現都市文明的描述。稍早作家所認識的都市文化,大約都是留學生在東京留學的過程才有所接觸。
 住在台北萬華的王詩琅 (1908-1984),早期熱衷於無政府主義運動,與楊守愚同樣曾經是「台灣黑色青年聯盟」的成員。他很早就投入了文學雜誌的編輯,如《明日》、《洪水報》、《伍人報》,這些刊物基本上都帶有無政府主義的傾向。

 
 
描寫現代化的台北

 不過王詩琅的成熟之作,都在1935、1936年之間撰寫,他的作品只有5篇:〈夜雨〉、〈青春〉、〈沒落〉、〈老婊頭〉、〈十字路〉。基本上都是敘述女性的命運,筆調相當陰鬱。〈沒落〉、〈十字路〉則是描寫左翼知識分子的轉向及其矛盾。
 他的小說背景都是以城市為中心,人物的形象反映了知識分子的徬徨心態。〈沒落〉與〈十字路〉合併閱讀的話,可以看見台灣左翼運動為何會趨於黯淡。小說不經意提到的城市景象,讓讀者窺見了台北在資本主義浪潮中的現代化面貌。對台灣知識青年而言,現代化意味著一種進步的文明,一種開放的風氣,一種誘惑的物慾。
 〈沒落〉這篇小說,描述一位青年耀源背叛早年的社會主義信仰,逐漸脫離左翼政治運動的陣營,而終於墮落在現代都市的頹廢生活中。這是非常具有自我反省的批判性小說,那種辛辣的諷刺直透紙背。

 

文化上向殖民者投降

 原是批判資本主義的耀源,曾經抱負著改造社會的理想。然而資本主義的力量,卻超過任何的思想抗拒。
 即使是左派青年,最後也都被收編。遭到收編的,並非只是物慾上的屈服,最根本的敗北,則是在文化上向殖民者稱臣。
 出現在小說中的自動車、市營巴士、咖啡館、戲院、百貨公司、舶來品,都代表著現代文化的誘惑。更嚴重的是,年輕一代的小學生,在街頭上合唱著日本的海軍軍歌。這似乎暗示了資本主義的得勝,其實也是日本殖民文化的得勝。整個時代的演變,對於左翼政治運動都構成諷刺。籠罩在現實的氣氛,不能不使耀源發出喟嘆,也使他對家庭沒落有著深沉的感傷。

 正如他的小說所描寫:
……第二次的出獄,和自己的嘔血般的努力,成個反比例。這站在斷崖上的家景,更如日落西山歷歷可見。自己的力量已是無可奈何它了。自己就是恐怕這可怕的現實,才放手跑開背面不顧。但自己的放蕩也不全是這緣故所致的。倒是極度的不安與動搖,充滿著重壓的空氣的這時代,陰沉灰黯的四圍所交流錯雜驅使的。自己不過無意識裡要逃避這灰黯、這苦悶,暗地摸索著消極的解脫,麻痺神經的頹廢罷了。
 

宣告資本主義淹沒台灣

◎圖/ 詹庚旻

 王詩琅已經掌握了當時社會的現代化脈動,也點出了知識青年選擇精神投降的原因。
 不過,他的筆鋒並不針對殖民者,反而是朝向台灣知識分子進行無情的解剖。他特別對左翼運動採取批判的態度,表面上似乎過於苛責。但是,他的重點則在揭發資本主義四處侵蝕的事實。他的作品,則是1930年代城市知識分子沒落的最好證詞。
 他的小說的重要意義,在於宣告抵抗運動已經成為歷史名詞,也在於宣告強勢的資本主義文化已淹沒了島嶼。那種深刻的批判是反面的,也由於是反面的鑑照,帶給後人的啟示就顯得極其深遠。

< 回前頁

首頁

台灣創價學會Facebook
創價藝文Facebook
創價新聞電子報

關於創價學會

便利專區

台灣創價學會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 2014 Taiwan Soka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TEL:(02)2888-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