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影片簡介  | 活動影片 | 創價學會基本簡介
社會關懷 | 獲獎與肯定 | 和 平 | 文 化 | 教 育
首頁 > 關於創價學會 > 創價學會基本簡介 > 三代會長  
兒童「欺凌」事件對成人社會發出的警鐘 2007-04-25 發布

◆兒童「欺凌」事件對成人社會發出的警鐘

 慘痛的「欺凌」(註1)事件頻頻發生,兒童因長期遭受朋友或同學欺負和毆打而尋死的悲劇也接二連三地發生。
 一想到孩子們被逼向這地步時的苦楚與絕望,我就感到痛徹心肺。他們的家人在失去他們之後又該是多麼悲傷與無奈啊!
 「欺凌」不僅是社會才有的問題,但「欺凌釀成自殺」的悲劇,正反映出社會封閉性的精神風貌。


◆池田SGI會長以真摯的行動,親自鼓勵創價幼稚園的孩童,為培育未來之寶,傾注心力。


 換言之,那些個性突出與表現出眾的孩童,往往會成為被嫉妒的目標,甚至會被標上「怪異」的烙印後,遭集體漠視與排斥,有時甚至還需面對威脅和暴力。周遭的人不是隨聲附和加入欺負的行列,就是因恐遭池魚之殃而袖手旁觀。這可說是島國意識所附帶的頑劣習性。
 我懷疑,在面對這可悲的現實時,教師與家長是否能夠作兀º有勇氣的對應。
 有時,社會上甚且還存在著「遭欺凌的受害者本身也有問題」的謬論。很多人在潛意識中都抱持著這種錯誤的觀念。這種觀念縱容了欺凌,與漠視欺凌等行為的出現。
 在這個世界哪裡會有「樂於受欺凌」的人呢?任何說法都無法使「欺凌」這種卑劣行為正當化。我們更絕對不可將其正當化。

暴力產生自怯懦

 人絕對不是因軟弱而被欺凌的。欺凌他人的人才是敗於自己醜陋心靈的「弱者」。正如聖雄甘地所疾呼:「『暴力』是產生自怯懦的。」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我們要明確指出「欺凌者是百分之百不對的」,同時還要毅然掃除那種助長欺凌行為的風氣。因此,一旦發現欺凌問題,成年人──無論是教師或是家長,都應果敢採取行動,親力、親為地解決問題,以勇氣十足的姿態,為孩子樹立榜樣。
 同時,父母要成為受欺凌兒童能夠交心傾訴的對象,讓他們感到身邊還有可以信賴的人,自己的存在是無比重要的。我們一定要側耳傾聽孩子們藏於心底的那種「遭到欺凌,大人們都漠不關心」的悲鳴。

欺凌事件成為重大社會問題
 上一世紀80年代,欺凌事件逐漸成為重大的社會問題。在這之前的70年代,日本經常發生所謂的「校園暴力」事件,但在種種對策下,這些事件於80年代變得稍為沉寂。可是有人指出,問題並沒有從根本上獲得解決。由於暴力只是被強行壓制,原本指向教師與學校的矛頭,被擠到往內往下延伸,最終瞄向其他同班同學。
 社會急速變遷,孩子們需要面對的那種過大之精神壓力還在不斷增加。激烈的競爭、高度的淘汰率、嚴格的輩份關係和劃一化等存在於成人世界的殘酷原理,一成不變地被強加在孩子們的世界中。

◆讓孩子們健全成長,且讓他們在充滿熱鬧且朝氣蓬勃的歡笑聲中長大,才能構築出希望的未來。
 成人社會中恃強凌弱的卑劣行為、無視他人死活的利己主義心態,還有侵犯人權的大眾傳播媒體、將弱者當笑柄的低俗電視節目、形形色色的歧視醜行等橫行於世。 強求身處在這般環境的孩子們去符合大人為他們設定的理想標準,是太不合人情的。我們絕不可忘卻,欺凌問題正反映著成年人社會的病態。
 家庭的核心化(註2)、社會的城巿化,使孩子們在家庭和社會兩方面,都失去了豐富愛情滋潤,及自由活潑培養友情的「場所」與「心靈空間」。父母本身也因要精神緊張地忙碌工作,而無餘暇與孩子相處。
 據說,很多對他人使用暴力的孩子,都懷著「誰也不關心自己」的心理。


心靈健全成長
 讓孩子的心靈健全成長,就必須原原本本地接受和包容他們自身的存在,讓他們切實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並產生出珍惜自我的意識,進而信賴與尊敬他人。孩子們本能地渴求能獲得愛護,而家庭應該是維護孩子、正確地培育他們的「安心港灣」。
 美國人權之母羅莎‧帕克斯女士曾與我分享她得自母親的人生奧援:「沒有法律規定,人是必須甘心苦於欺凌的」、「要有自尊心,要做個受人尊敬的人,要尊敬別人」,母親的諄諄教誨成了後來改變美國人權歷史上「抵制巴士運動」(註3)的源頭。
 本來,任何一個孩子都擁有身為人的自豪,擁有抬起頭、挺起胸,邁向未來的權利。
欺凌社會之所以可怕,是因為它踐踏孩子的自尊心,剝奪他們邁向未來的希望之光。因此,我們要大聲疾呼。
 痛苦、陰暗看來或許永無盡頭,可是必須深信,黑夜終會變成白晝,冬天必會轉為春天,絕對沒有永遠的冬天與永遠的黑夜。
 吃遍苦頭,方能明瞭人心,如此的人才能完成偉大的使命!


孩子是未來之寶

 孩子是我們寶貴的未來,是我們寶貴的希望。孩子們正在向我們申訴:成人社會歪曲不正。他們甚至以自己性命為賭注,竭力發出這無聲的吶喊。我們有責任以認 真、誠實的行動來回應他們的心聲。這正是讓患病的現代世界甦生之關鍵。也只有從正面來看待孩子,我們才有希望從扭曲的社會現象中拯救成年人自身。


詞語解釋:
1.欺凌:發生在中小學校園,中高年級學生欺負低年級學生,同班或同屆同學以強凌弱的欺凌現象。
2.核心化家庭:現代家庭的成員日益減少,只由父母及未婚兒女組成的家庭結構。
3.抵制巴士運動:半個世紀前,美國非裔受到白人無理欺壓,他們必須讓座給白人。羅莎.帕克斯因拒 絕讓座而被捕,最後觸發由馬丁.路德.金帶領的反種族歧視人權運動。

※本文已於2007年2
月及4月分別刊載於日本主要英文報紙「The Japan Times」及國內三大報之一的「自由時報」。

< 回前頁

首頁

台灣創價學會Facebook
創價藝文Facebook
創價新聞電子報

關於創價學會

便利專區

台灣創價學會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 2014 Taiwan Soka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TEL:(02)2888-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