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養的意義(1) |
2008-03-14 發布 |
供養的功德 不可計量
|
關於「供養」一詞,有「供給奉養之義」。意即,竭盡真心奉獻諸物給佛法僧三寶、父母、師長、已故者等。 自古以來,針對供養有各種不同的分類,但其中供養的方式可分為「財供養」和「法供養」兩種。財供養是指,供養食物、飲料、香和花等種種財物;法供養則是指讀誦經典、讚嘆法,及弘揚佛法藉以引導眾生。
|
佛法小故事
「奉獻祇園精舍的須達長者——須達多」的故事: 從前,須達多與妻子住在印度,生活非常窮困,但二人都深懷信仰之心。有一天,須達多取得一點點米,妻子將米煮成飯,等丈夫回家後一起享用。 此時,佛弟子之一的阿那律托缽來到門前。妻子看見他,禮拜之後,將煮好的飯盛到他的缽裡。 隨後,釋尊的高足須菩提、摩訶迦葉、目連、舍利弗等人接二連三也托缽來到須達多家,她毫不吝嗇地盛飯給每一個人。 最後,連釋尊也托缽前來,須達多的妻子也非常高興,將米飯全都供養出來。 須達多回到家,妻子問他:「要是釋尊的弟子阿那律托缽前來,你會供養嗎?」 「當然,有東西就供養,縱使自己沒得吃。」 妻子又問須達多:「那麼,要是鞀菩提、摩訶迦葉,還有釋尊本人托缽前來,怎麼辦呢?」 須達多道:「那還用說,有吃的就一定要供養。」 妻子終於露出笑容:「其實,今天釋尊的幾位弟子,還有釋尊本人都來過,我非常高興,將你辛苦取得的食物都供養了。聽你這麼說我放心許多。」 須達多也露出笑容,說:「妳說得對。真心喜捨的供養能消除我們的罪業,一定會獲得幸福。」
|
由於供養的功德,須達多後來成為大富翁,為釋尊提供「祇園精舍」,亦即相當於現今的會館,作為全體修行者的處所。 妻子有堅定不移的決心,丈夫為之高興。無論何時何地,夫妻都表現純真信仰心的喜捨姿態;這種喜捨之心才是真正的供養,也是積聚偉大福德的源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