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影片簡介  | 活動影片 | 創價學會基本簡介
社會關懷 | 獲獎與肯定 | 和 平 | 文 化 | 教 育
首頁 > 關於創價學會 > 教育 > 教育專欄  
什麼是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以身體力行培育子女的保護性因子(陳金定博士) 2014-01-01 發布
什麼是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以身體力行培育子女的保護性因子


陳金定博士簡介

◆現任: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
    美國肯塔基大學 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哲學博士

◆曾任:國中教師11年

專長: 人格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輔導原理與實務、變態心理學、心理衛生、
兩性關係、發展心理學、諮商理論與技術


◎圖 / 劉冠廷
 工商業社會競爭激烈,生活水準要求提高,父母通常得同時外出工作才能支付日常所需。工作上的競爭與壓力,以及人際關係上的瞬息萬變,致使父母下了工作崗位後,通常帶著一身疲倦。
 回家後的父母,還得面對另一波的戰鬥,包括婚姻關係,子女的學業問題、親子問題及家庭外的人際問題。這種心力交瘁的現代生活,讓父母的親子教育通常流於口頭上的訓誡,告訴子女:要好好用功,不要跟壞朋友交往、要聽老師的話……。

■ 高學歷即高成就的夢碎


 從以前到現在,父母最關心,也最無法被父母忽略的,莫過於子女的學業表現。子女在小考、週考、月考、段考、期末考種種考試上的成績,一再挑戰父母的注意力。再加上,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子女的學業表現,被視為子女未來成就的指標及父母尊嚴的代表。因此,有些父母甚至以學業上的表現凌駕其他學習,只要子女書唸得好,其他表現可以被通融。
 不過,忙碌及壓力沈重的父母在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情況下,通常將子女的學業,託付給學校、補習班及安親班。最多在子女表現不好時,發些脾氣,或苦口婆心告誡,以盡到父母關切之責任。
 這一波的經濟不景氣,打破了一些父母過去編織的美夢,讓父母陷入徬徨。
 父母看到高學歷的人處處碰壁一職難求,看到坐擁高薪的人也難逃無薪假及被裁員的命運。
 似乎拚死拚活地栽培子女讀書,協助子女進入人人稱羨的公司,仍不足保障子女在詭譎多變的社會中衣食無憂。
 面對一批批倒店潮、失業潮及等待救濟的民眾時,父母除了擔憂自己的工作朝不保夕外,不得不捫心自問:學歷已不再是未來的保證,子女須具備一些其他能力,才不致於重蹈父母目前的困境。
 所謂「復原性適應」是指一個人在面對重大危機或處於惡劣環境下,仍可以適應良好。這是因為該人身上擁有一些保護性因子或復原力,協助他在危機或惡劣環境下力爭上游,度過難關。

■ 何謂「保護性因子」?

◎圖 / 劉冠廷
在目前惡劣的大環境中,仍有一些人不但擁有安穩的生活,而且生命品質持續地成長與進步,這便是拜保護性因子所賜。
 或許,好奇的父母想知道保護性因子是什麼?子女如何習得這些神奇的東西?同時父母也懷疑,自己早已被生活折磨得疲憊不堪,子女課業上的學習也多假他人之手,何來多餘的心力關照子女培養保護性因子?
 其實,這些保護性因子並不是新鮮玩意兒,而是父母常掛在口頭卻沒有身體力行的「小道理」。
 子女透過模仿父母坐而空談的習慣,讓知與行之間隔著無法跨越的鴻溝,以致於父母對子女失望,而子女對父母不諒解。
 以下是個平凡但真實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角具有多種保護性因子,使他在經濟不景氣中依然生活安穩。故事中的主角從不跟子女講大道理,他透過身體力行在潛移默化中教化了子女,也協助子女習得這些珍貴的保護性因子。


◎圖 / 陳?淇
最偉大的道理,常蘊含在最平凡無奇的故事中。

■ 腳踏實地 累積家財

 有一位親戚,成長於貧窮的家庭,從小必須幫忙父母賺錢養家活口。對窮困家庭來說,填飽肚子活命是最首要及最困難的生活挑戰,「讀書」便落居次要,「努力讀書以求取好成績」更是遙不可及的星星、月亮與太陽。因此,這位親戚小學時成績不怎麼樣,國中時被編入放牛班,高中時半工半讀念高職。
 高職畢業後,這位親戚跟著一位師傅學裝潢。在當學徒的生涯中,他看到裝潢這一行業的收入並不穩定。景氣、人際關係、地理環境、競爭等種種因素都會造成收入不穩。他深深感受到,未來結婚後,單靠裝潢的收入,無法給予妻兒安穩的生活。
 因此,他決定在工作之餘自行閱讀等待機會報考公務人員基層考試。幾經努力後,終於通過公職考試,並被分派到某一公家機關服務。
 這位親戚除了努力讓自己進入公家機構服務外,也考慮到結婚前必須先擁有自己的房子,結婚後妻兒才不致於居無定所。因此,除了正式的工作收入外,更於假日及休假期間跟著師傅與朋友四處從事裝潢工程以增加積蓄。
 這位親戚沒有吃喝嫖賭等惡習,也沒有一般年輕人物欲享受的嗜好,他將收入所得一分一毫慢慢地累積。
 果然,結婚前,他在家鄉買了一棟兩層樓高的透天厝,然後歡歡喜喜安安穩穩地結婚。

■ 未雨綢繆

 當他的第一個孩子出世時,他想到他會有第二個孩子,而將來孩子長大後需要有自己的房間,目前的房間可能不夠用,於是,決定在第二層樓上加蓋第三層樓。
 決定一形成,他便開始閱讀相關書籍,學習材料、建築、油漆、水電裝設等種種知識。這些建築工作,都是利用他在正式工作及裝潢工作之餘來進行。
 當親戚的兩個孩子長大時,三樓工程的建築也完成,兩個孩子擁有各自的房間,並有多餘的房間給予來訪的親友住宿。
 三樓的建築及裝潢,美輪美奐有如民宿,前後共花了十幾年的時間,所有的相關工作都靠親戚一個人獨力完成。
 這期間還幫岳父母家增建一層樓,替哥哥買了一間二層樓透天厝。這位親戚在建築樓層的過程中,習得了建築的所有相關技能,之後能夠從事的副業,範圍更廣。

■ 勤儉持家 一家和樂融融

◎圖 / 陳?淇
親戚勤儉成性,並善於廢物利用。他工作的地方,常有別人丟棄的報紙,他跟孩子收集這些報紙販賣,作為每年旅遊之費用。親戚一家人遊遍臺灣,都是藉著帳棚、基本用具,廢物利用,以最少的花費,做最大的應用,來達到目的。
 親戚的太太結婚之後便在家相夫教子,由於孩子有媽媽的督促及教導,沒有出現青少年的叛逆期,也沒有華而不實的青少年氣息,而且在校成績優異,個性純樸,像他父親一樣擁有多種技能。
 在景氣寒冬的今天,年輕人找不到工作,中年人失業,老年人及幼童無人撫養,致使自殺、餓死、冷死的新聞日日怵目驚心。親戚一家人除了擁有安穩的生活外,還有不少儲蓄。

■ 以身作則 示範保護性因子

 這位親戚之所以能夠突破貧窮家庭的限制,放牛班的惡劣學習環境,環境中的不良誘惑及基層公務人員微薄收入的不足,而締造出令人稱羨的生活,是因為他身上擁有一些保護性因子。不只如此,他的子女因為透過他的身教過程,內化了這些保護性因子,為未來的人生,埋下了不可忽視的內在資源與力量。
 這些資源與力量,可以協助其子女不迷失於順境,不灰心於逆境。留給子女千萬財富,不如培養子女保護性因子。您看出故事中的主人翁,擁有哪些保護性因子呢?

●「保護性因子」
1. 未雨綢繆的精神
2. 踏實築夢、努力落實
3. 終身學習、培養多種技能
4. 耐心、毅力與勤奮
5. 善用時間與資源
6. 對人的關懷


 國外研究發現,一個保護性因子之差,可以決定孩子是否成為問題青少年。可見每一個保護性因子都非常珍貴,都是一種力量與資源。
 故事中的主角因為保護性因子的協助,而在不平凡的時代中,擁有了一般人所渴望的「平凡中的幸福」。

■ 保護性因子

1.未雨綢繆
◎圖 / 蔡佩純
主角當學徒時,感受到裝潢工作收入不定,擔心未來結婚後妻兒生活不安定,而決定報考公職人員。
 結婚前因擔心結婚後沒有自己的房子造成妻兒居無定所,而努力存錢買房子。結婚後有感於未來房間可能不夠家人的需要而決定加蓋樓層。
 主角預知「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而在「目前」便開始著手解決,使得這些未來的問題消弭於無形。
 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因為主角的遠慮,當「未來」隨著時間的挪移而成為「當下」時,不管當下是否繼續豔陽高照或突然風雲變色,他都能從容應對。
 進一步來說,「無常」是生命的常態,尤其在瞬息萬變的今日環境。
 因此,平常便需要累積實力或囤積資源。未來即使面對措手不及的挑戰,至少能將傷害降低到最小,甚至化危機為轉機。
 要培養子女這種保護性因子,父母並不需要太多口頭上的諄諄教誨,身體力行便是最佳的示範。

2.踏實地築夢與努力地落實

 當主角設定目標後,便劍及履及立刻著手落實,不會讓自己停留在空想。
 主角不像一般人為自己定下「偉大」的目標,只是努力實踐一些微不足道但非常踏實的小心願。
 其實,要安穩地過生活並不需要有多偉大的目標,只要能動手落實一些平凡的小目標即可。大目標通常由許多小目標累積而成,落實許多小目標,大目標便可水到渠成。
 我們的教育鼓勵孩子從小要立志要做大事,而不是努力落實平凡但實際的小目標。
 於是造成一些人不切實際地夢想一夜致富、一朝成名,或期待不付出便能飛黃騰達。
 最後,有些人因不切實際而一事無成,甚至已三餐不繼,卻仍舊不肯委身屈就於平凡。
 如果父母踏實地當平凡人做平凡事,孩子才能以平凡為基礎而突破平凡造就不平凡。

◎圖 / 蔡佩純
3.終身學習、培養多種技能


 主角加蓋樓房的十幾年中,透過自行閱讀、觀察、觀摩、諮詢、嘗試等方法,學習了有關建築的多種技能。
 這些技能為他創造不同的副業,協助他累積不少財富。在經濟寒流中,憑藉這些技能,副業工作仍然應接不暇。
 最重要的是,主角增建樓房的過程中,子女在父親身旁耳濡目染父親腳踏實地、好學不倦、耐心與毅力等特質。

4.耐心、毅力與勤奮


 主角憑藉點滴的閒暇之餘,一釘一槌地逐步累積,在十多年後,終於打造出美輪美奐的樓房。
 其耐心與勤奮,將「滴水穿石」、「鐵杵磨成繡花針」的神話化為可被實踐的平凡。同樣地,子女受其薰陶,在日常生活中,也流露出耐心與勤奮。


5.善用時間與資源

◎圖 /康瑋峮
主角沒有人人稱羨的學歷及背景,一磚一瓦、一粟一穀都憑藉苦力獲取。
 但基於善用時間與資源,比別人創造了更多的機會,在經濟蕭條的今天,仍擁有安穩無憂的生活。
 例如當別人八卦是非、計較得失、抱怨哭訴、沈迷酒色、懶散怠惰時,他沈浸在實踐自我理想的努力。
 當別人視為垃圾而隨意丟棄的物質,他跟家人收集改造,成為可使用以節約錢財或可變賣以換取錢財的物品。
 因此,沒花什麼錢卻可遊遍台灣,沒有高薪卻擁有寬敞舒適的樓房與豐厚的存款。
 最重要的,其子女受其父親的薰染,也知道節約與愛惜物資,善用時間與資源。

6.對人的關懷(疼愛妻兒、友愛兄弟)

 常聽到一句話,「愛一個人便要勇敢地讓對方知道」。其實,更重要的,是要在行為讓對方感受到。
 主角在婚前便提早思及該如何讓未來的妻兒生活穩定而努力考上公職。
 結婚後更為了提供妻兒舒適的生活,而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加蓋樓房。
 主角沒有抽菸、喝酒等吃喝嫖賭的惡習,一分一毫節約儲蓄,都是因為疼愛妻兒之故。
 不僅如此,主角為了讓哥哥生活安穩,而買了二層樓的透天厝送給哥哥。
 主角的朋友因火車事故喪生,他協助其家屬辦理後事。
 主角對妻兒及朋友的關愛,以行動付諸實行。
 這些行為看在子女的眼裡,銘刻在子女的心裡形成深刻的記憶。未來子女在類似的情境中,這些記憶將引導子女,以父親的行為模式對待周圍的人。

■ 身體力行就是最佳教育典範

◎圖 /康瑋峮
保護性因子當然不止以上所述而已。當我們看看那些成功的人,似乎都可以在這些人身上找出一些保護性因子。
 在生活競爭激烈、社會治安不良的年代,現代父母教養子女的辛苦,絕對高於上一代父母。
 尤其,在經濟蕭條的今日,求得生活上的溫飽已不容易,何來精力與時間進行親子教育。
 其實,最動盪的時代,便是最佳親子教育的時機。
父母透過身體力行突破目前困境的方法及特質,就是最佳的親子教育典範。
 現代人說的遠比做的多,現代的父母也一樣,對子女的要求,往往無法自己先身體力行,但是苦口婆心往往比不上行動上的示範。

■ 學習保護性因子
  子女才有技巧經營生活


 經濟不景氣不會只有這一波,還會有無數多的下一波。子女未來的生命歷程,即使沒有經濟恐慌,也總有諸多波折。
 父母在艱困時候所展現的應對方式,將可以預測未來子女面對問題時的模樣。
 這也就是為什麼以暴力解決問題的父母,其子女也容易步上其後塵。
 「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父母以身體力行示範保護性因子,子女透過潛移默化習得這些保護因子後,才有資源及技巧經營自己的生活。
 父母通常期望子女功成名就,保護性因子便是其秘訣。

< 回前頁

首頁

台灣創價學會Facebook
創價藝文Facebook
創價新聞電子報

關於創價學會

便利專區

台灣創價學會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 2014 Taiwan Soka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TEL:(02)2888-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