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會加油站 | 佛法教學 | 給新會員 | 實用工具箱
每週箴言 | 檔案下載區
首頁 > 會員便利專區 > 創價電子新聞  
 
依關鍵字搜尋文章:
2016-04-26 發布 太平輪(The Crossing)(黃素菲教授)
 

=
太平輪
(The Crossing)
=



                                                                       ◎文/黃素菲
    國立陽明大學 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副教授

影片簡介 
   
 
◎圖/彭家玉
 根據著名的「太平輪沉沒事件」所改編之電影作品。民國38年(1949年)1月27日,太平輪自上海開往基隆途中,因超載、夜間航行未開航行燈等緣故而被撞沉,船上近千名紳士名流、逃亡難民罹難。影片集結臺港中日韓14大明星,金城武、章子怡、宋慧喬、黃曉明、佟大為、長澤雅美、秦海璐、黑木瞳、楊貴媚、林美秀和高捷攜手演出,橫跨五十年的愛戀。

導演:本片由吳宇森執導,於2013年7月開拍分為上、下部,上部《太平輪:亂世浮生》於2014年12月5日上映。下部《太平輪:彼岸》於2015年7月30日上映。

演員:雷義方(真實歷史人物:張靈甫),黃曉明飾;周蘊芬,宋慧喬飾;嚴澤坤,金城武飾;佟大慶,佟大為飾;于真,章子怡飾;志村雅子,長澤雅美飾;志村雅子,黑木瞳飾;嚴母,楊貴媚飾。

得獎:獲第34屆香港金像獎:最佳音響效果—杜篤之;最佳剪接—胡大為。

影片導讀
   
 我曾經覺得國共內戰這一段爛帳,超級無趣。吳宇森上下兩集的太平輪,非常大手筆又精準的,以小人物的愛恨情仇來駕馭龐大的歷史場景,沒有足夠的劇本駕馭能力、缺乏說故事的魅力,絕對拍不好這種史詩型的電影。

 討論太平輪這部電影一定得先說說歷史,中國抗日戰爭史,或是中國現代史。八年抗戰是指20世紀1930年代至1940年代,中華民國抵抗日本侵略之全面戰爭,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東亞戰事的最重要部分。戰場除中國之外,也包括緬甸北部等鄰接地區。一般以1937年7月7日發生的盧溝橋事變為戰爭開始,以1945年9月9日大日本帝國向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投降為該戰爭之終止時間,但在廣義上也可將1931年發生的九一八事變視為起始點。當時北閥軍割據,孫中山先生推翻清朝、建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當時採取「攘外必先安內」的妥協政策,避免衝突擴大。理查•伯恩斯坦的書中(《中國1945:毛澤東的革命與美國命中註定的選擇》,China 1945: Mao's Revolution and America's Fateful Choice)說到: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人民的韌性在抗日戰爭的漫長歲月裡從來不曾動搖,法國6個星期就對德軍投降,而中國抵抗了8年,從來沒有投降。

 戰後,中華民國作為二戰主要戰勝國之一,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1971年中國席位從由台北的中華民國政權代表轉為由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代表)。據估計,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至1945年9月日本投降之間,中國有3500萬人以上死傷,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達6000億美元。然而戰爭結束後不久,因國共談判的結果,致使中國再次陷入戰爭,是為第二次國共內戰。


誰失去了中國?
 很多現在超過50歲的台灣人,其實弄不清楚對日抗戰之後,緊接著發生國共內戰,然後蔣中正是怎樣潰逃到台灣的?民國五、六十年代的歷史教科書,基本上都是由蔣中正的單一歷史眼光,所寫出的偏頗的近代史,缺乏公正第三方的歷史視角。當時的中小學生們,整天唱愛國歌曲,念著殺朱拔毛、消除萬惡共匪的標語,可以說是透過教育,將年輕人集體馴化為蔣中正個人失敗的復仇聯盟。

 理查•伯恩斯坦與中國淵源很深,1972年隨同美國中學生代表訪華。他是費正清的學生。

   
 伯恩斯坦認為雖然1945年美國支持蔣介石,其實共產黨與國民黨的分裂局勢,一切在1945年8月9日子夜已經註定。因為蘇聯在這一天以11支集團軍100萬人,在27000門大炮、5500輛坦克、3700架飛機的掩護下,對中國東北的日軍發起攻擊,著名的關東軍迅速被擊潰,蘇俄出兵東北暗中幫助毛澤東,這幾乎是注定了蔣中正偏安台灣的命運。蘇聯出兵佔領中國東北,塑造出中國未來與美國和蘇聯兩大強權關係的主導力量。而富有諷刺意味的是,蘇聯出兵東北還是應美國總統羅斯福之要求,沒想到美國當初想要聯俄制日的盤算,卻演變成史達林的蘇俄政權支持毛澤東的共產勢力擴大,殃及剛剛誕生的、脆弱不堪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當時二戰剛剛落幕,美國、蘇俄都希望中國止息干戈,1945年8月,史達林發電報強硬地要求毛澤東前往重慶與蔣介石進行和平談判。1945年10月蘇聯繼續全力支持中共奪取東北,並與中共形成一種戰略關係,這是戰後雙方關係發展的一個轉捩點。史達林確實迫使毛澤東去重慶和蔣介石談判,這肯定是真的,毛澤東也遵守了史達林的指示,和他過去一直以來所做的一樣。毛澤東非常清楚史達林一直支持中國共產黨勢力的擴大。及至美蘇冷戰,美國也就只好在戰略上支持台灣蔣中正政權以制衡與蘇聯結盟的中共政權。

 馬歇爾在中國的調停失敗,中國的內戰無可避免,因為當時中國的兩方都不可能接受一個和平分享權力的方案。理查•伯恩斯坦在「誰贏得了中國」(Who won China)?他集中研究在1948年到1949年這個決定性階段的中國內政,他的答案是毛澤東和史達林。共產主義者從國民黨手中奪取了中國,一直被看作是美國的一個重大挫敗。更重要的是蔣中正一生中最大的挫敗。

台灣歷史的多元面貌
   
 魏德邁(Albert Coady Wedemeyer,)認為蔣介石是一個偉大的邱吉爾式的領袖,他拒絕向日本投降,經歷了長達8年災難性的衝突,牽制了上百萬日本軍隊,為盟軍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也有些歷史學家,把蔣介石視為一個很快失去人民支持的獨裁者。

 1910-1960這50年的台灣歷史有非常多個面貌。1895年的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日本殖民統治台灣50年,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成為戰敗國,再將台灣還給中國。問題是還給怎樣的中國?史達林支持毛澤東所成立的中國?國共內戰失利的中華民國?逃到台灣偏安的蔣中正?還是台灣本土認同的台灣人?當時至少有四種政治路線的四種認同。這四種認同,在太平輪中都透過不同的角色予以詮釋和展現。

 第一種政治路線的認同,毛澤東的新中國。在電影中楊貴媚這個台灣母親的丈夫和么兒子嚴澤明的政治認同,嚴澤明最後選擇奔赴中國、投效祖國,放棄搭乘當時一位難求的輪船回台灣,二哥嚴澤坤好不容易擠上船,么弟卻站在港口岸邊,兩人遙遙相望,駐定天人永隔。太平輪安排嚴澤明的角色,給出當時台灣青年的一種重要的政治認同方向,當時這些年輕人渴望一個強大的中國,而共產黨給了他們想望。

   
 第二種政治路線的認同,國父建立的中華民國。現在這個認同被海峽兩岸政體共同尊崇,放在崇高的歷史位置。片中的雷義方將軍(黃曉明飾)是國軍高層將領,在平原戰場率兵大敗日軍,為有名的抗日英雄,將軍夫人周蘊芬(宋慧喬飾)是上海富家千金,雖出身嚴謹名門個性卻外向開朗,朋友戲稱為「周大膽」。與雷義方一見鍾情,為雷義方之妻。片中的佟大慶(佟大為飾)是國軍通訊兵隊長,在抗日戰爭時俘虜了台灣籍日軍軍醫嚴澤坤。多麼無奈又荒誕的「捕捉俘虜」啊!到底是誰為誰捕捉誰?國軍為中國俘虜日軍?但是這裡的國軍、日軍都是同一血緣的同胞啊!抗戰結束後,無家可歸的佟大慶,愛上因拍攝眷屬照僅有一面之緣的于真,人有時候是靠著這一點牽繫才能找到活下去的力量。

 除了嚴澤坤之外,台灣人民於日據五十年間是以鮮血性命相許認同祖國,但1945年及1949年與台灣相銜接的祖國是舊祖國。是時,舊祖國綜合國力殘弱,又遇國府「敗亡政權」治理不但落後甚至倒退,致使一小撮台籍菁英因眾所周知的原因走向台獨,其中更不乏曾敢於日本殖民統治下視中國為祖國者,例如:詩人巫永福就是二十世紀我國台灣菁英國族認同逆轉的一個悲劇案例。

 巫永福,1913年生於台灣南投埔里,其先祖原是古中原河洛地區山西平陽人,其廳堂稱平陽堂,後因永嘉之亂、五胡十六國之亂而南下經安徽至浙江,隋唐時渡江抵福建,明末清初移居台灣彰化埔鹽,後遭陳氏家族欺淩敗走,最後遷至今南投埔里並創基業;1895年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日軍侵佔台灣,次年6月兵下埔里,該地居民於6月26日武裝抗日並將日軍逐出城外(見埔里支廳長繪山鐵三郎〈埔里社退城日誌〉)。日軍反擊鎮壓,埔里居民犧牲慘烈。

   
 巫永福幼時聽父祖輩口述熟知此事,1924年巫永福11歲時,他的父親還曾回大陸祭祀祖先。前述家族的經歷與榮耀孕育了巫永福強烈的中國民族意識,故日後巫永福居然在日據時期日人嚴厲政治壓制的1936年(時年24歲),敢於冒犯禁忌,寫下〈祖國〉和〈孤兒之戀〉如此思戀祖國的感人詩篇。

 第三種政治路線的認同,我是台灣人。可能久居台灣超過數百年,對隔海的中國十分漠然,在日本統治的50年,還接受日本教育認同日本精神。例如:片中的嚴澤坤(金城武飾)成為醫生,跟日本籍女友談戀愛。當時生在台灣的台灣人和生在台灣的日本人,一起學習、工作、生活,甚至戀愛結婚,是可以想像的,海角七號是,太平輪也是。海角七號的故事是一位日本籍教師在遣返船高砂丸上,一字一句寫下給他台灣籍女學生兼愛人小島友子的七封情書。信封上簡單寫著「台湾恒春郡海角七番地」、「小島友子様」但隨著兩人分離兩地另組家庭,成了寄不出去的七封情書。

 在太平輪的故事則是嚴澤坤與青梅竹馬日本女孩志村雅子相愛,自己的愛情也面對兩種不同文化壓力,爾後兩人因戰爭而分離。志村雅子一直等待著嚴澤坤,而她寫給澤坤的信都被嚴母攔劫,因為嚴母認為自己的兒子不應該跟日本人談戀愛。片中的嚴澤坤一直說自己沒有選擇的權利,他是台灣籍日軍軍醫,個性嚴謹沉默,為同時擁有台灣與日本兩種文化印記的角色。他代替哥哥以日本軍人的身份參與戰爭,在生死戰場行救死扶傷之事,內心非常複雜,下了戰場擔起家長責任,甚至要遵從母命繼承哥哥的妻子。在大時代的巨輪之下,嚴澤坤代表渺小的凡夫俗子。

   
 第四種政治路線的認同, 蔣中正政權,名義上繼承中華民國。當時隨著蔣中正政權登陸台灣的一幫軍人官員等,如片中以武力抓殺紅色思想人士。不知道吳宇森對於蔣中正的政權有何看法,片中他對這個部分的政治路線著墨最少。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台灣回歸祖國。1949年國民黨政府敗遷台灣。斯時,祖國本土在歷經半個世紀綿延戰火,大地殘破,一窮二白,全國人民80%以上是文盲。例如1949年時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大學畢業者僅佔0.23%、高中畢業者佔0.6%、初中畢業者佔2.4%、小學程度者佔27.7 %、文盲佔69.0%。換言之, 舊祖國歷經列強百年侵凌摧殘,整個民族人口素質的落後難以想像。這些落後又體現於「國府」接收能力不足,及其後續政權敗遷台灣、兵荒馬亂的冷戰思維統治,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台籍菁英受害無處伸冤,光復後巫永福與祖國相遇的實際生活體驗,使他的祖國夢碎;二二八事件後,巫永福的大哥名古屋醫科大學巫永昌醫學博士,雖避走國姓鄉柑仔林山中,但仍於事後被捕,送台北軍法處,母親在埔里以重金賄賂「國軍」軍官方始平安。二哥京都帝大理工學院化營天天看人被槍殺,致患了被害妄想症,終生不能就職。巫永福為救大哥、二哥耗去四十年憂鬱歲月。我想吳宇森一定非常理解巫永福的處境與感受,都放到劇中一個個小人物的刻畫之中。

   
 吳宇森倒是安排了一個于真, 跟上面四個路線都沒關係。于真是社會的底層人物,生活在動盪的大時代,無奈的做出各種妥協卻始終對命運保有熱情。人有時候是靠著這一點牽繫才能找到活下去的理由,于真活下去的理由是記掛著愛人陽天虎,白天擔任護士照顧傷兵並藉此打聽消息,為了生活晚上不得已成為風塵女子。為了遮掩身分而與佟大慶拍攝眷屬照,讓自己免於被社會歧視,最後與佟大慶卻成為患難中彼此的依靠。

認同與命運
 「臺灣意識」的核心關鍵在於「認同」(identity)問題。「認同」問題既有其後冷戰時代世界史的普遍意義,又有臺灣所獨具的特殊涵義。認同(identification)指一個人對於自我特性的表現,以及與某一群體之間所共有觀念(國籍或者文化)的表現。又可以分成自我認同、性別認同、文化認同、政治認同、國族認同等等。

 自我認同是一個人對自我價值的評量,也就是自我的認同感。

 性別認同與心理性別有關,心理上認為自己的性別身分。

 文化認同是對一個群體或文化的身份認同(感),又或者是指個人受其所屬的群體或文化影響,而對該群體或文化產生的認同感。文化價值先於個人而長期存在,既塑造「個人」,但又同時被「個人」所繼承、所創造。

   
 政治認同是指人的「政治自我」(politicalself)的一種表現。在現代社會運作下,人必須決定他(她)屬於哪一個政治團體(如國家),以對該政治團體盡義務(如納稅、服兵役)換取個人生命財產之安全與保障,這就是「政治認同」。

 90年代以降海峽兩岸官方與民間,都將「認同」問題簡化成「政治認同」問題。舉例言之,海峽兩岸官方關於「一個中國原則」的論述,都在「政治認同」的脈絡中進行,國族認同則包含民族、人種與國家三種認同在內的意識形態。

 認同的類型大致可分為: 拒絕、漂流、搜尋、保衛和堅定。吳宇森在太平輪中設計的么兒嚴澤明很可能是「拒絕」蔣中正國民黨政權,「保衛」共產黨所建立的新中國。黃曉明飾演的雷義方則設計成「堅定」、「保衛」國父建立的中華民國。嚴澤坤似乎是「漂流」、「搜尋」自己的認同過程中。

 現代主義說:「你是誰?」後現代心理學強調:「甚麼使你成為你是誰?」也就是說:不是你是誰而是什麼使你成為你是誰(Its not who you are, but what hold who you are.)是什麼時候?什麼事情?什麼人?使你用……形容你自己?

 「自我認同」不僅是個人意識的顯露, 「自我認同」也揭露了它所存活的社會環境。如果自我認同是社會建構(construction)出來,我們的責任不是純粹去接收被建構出來的「自我認同內容」,而是尋找形塑我們自我認同裡的特殊細節,去問「是什麼造成這種自我認同」。前者是被命運決定,後者則有機會重構認同而改變命運。

   

延伸思考
 1.電影中你最認同誰?為什麼?
 2.于真是社會的底層人物,白天作為護士照顧傷兵並藉此打聽消息,為了生活晚上不得已成為風塵女子。你有何看法?
 3.嚴澤坤遵從母命繼承哥哥的妻子,你怎麼看這件事?
 4.我說,討論太平輪這部電影一定得先說說中國抗日戰爭史,你怎麼看電影中的時代背景?




< 回前頁

 

首頁

台灣創價學會Facebook
創價藝文Facebook
創價新聞電子報

關於創價學會

便利專區

台灣創價學會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 2014 Taiwan Soka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TEL:(02)2888-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