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會加油站 | 佛法教學 | 給新會員 | 實用工具箱
每週箴言 | 檔案下載區
首頁 > 會員便利專區 > 創價電子新聞  
 
依關鍵字搜尋文章:
2016-05-03 發布 悠游筆墨.放懷天地─陳宏勉的藝術風華(熊宜敬教授)
 



 
 
  陳宏勉,(1954-),字君碩,生於台灣嘉義。高中時受吳梅嶺啟蒙習畫,隨父論書。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師承梁乃予、李猶,並受到臺靜農、王壯為、曾紹杰薰陶傳統文化的生活美學。創作上含括書法、篆刻、水墨畫,書法重視線條質感;篆刻樸質醇厚,推陳出新;水墨畫重視文人精神,寫意山水風格沉著穩重。1982年與林淑女力邀台灣青壯輩篆刻家成立印證小集(現臺灣印社),致力於篆印教學與推廣。作品曾獲中山文藝獎。
 「處清靜以養志兮,實吾心之所樂;山峨峨而造天兮,林冥冥而暢茂;鸞回翔索其群兮,鹿哀鳴而求其友;誦古今以散思兮,覽聖賢以自勝;嘉孔丘之知命兮,大老聃之貴玄;德與道其孰寶兮,名與身其孰親;陂山谷而開處兮,守寂寞而存神;夫莊周之釣魚兮,辭卿相之顯位;……」,這是東漢光武帝時辭賦家馮衍(公元70年左右卒。字敬通,京兆杜陵人,幼有奇才,弱冠已能博通群書)晚年所作〈顯志賦〉中的一段。誦讀古之佳文,懷想今之俊才,賦文中之閒逸自適與生命哲學以及賦文中所呈現的畫面,或與吾友陳宏勉頗有古今靈犀之興味。

 陳宏勉,字君碩,號遊牧、微卒、樸君,1954年出生於嘉義
朴子。中學時受台灣藝壇耆宿吳梅嶺啟發,浸淫藝術領域,後畢業於國立藝專雕塑科(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雖在校研習西方美學、技法,並對印象派、野獸派、超現實主義、未來主義諸名家多所鑽研,陳宏勉卻仍鍾情於中國文藝的追求,從兩宋繪畫的氣勢與氤氳,到明末四僧的清疏與奇逸,乃至於張大千的潑墨潑彩,皆成為其陶養藝術情懷與創造藝術風格的積澱。而中國近現代文學思潮與東方禪學的探索,則滋養著生命價值與生活態度的純化,尤其如臺靜農、王壯為、曾紹杰、梁乃予、江兆申、李猷、王北岳……等多位渡台前輩金石書畫家的指授和提點,使陳宏勉得以成為一位全方位的藝術家,這種對藝術全面性的領會與實踐,在台灣藝壇中壯輩藝術家中已屬鳳毛麟角。

 書法,是陳宏勉對毛筆線性藝術的感悟。遍臨歷代鐘鼎碑帖,真草隸篆四體兼備,尺牘巨製收放自如,文字畫意別出機杼。

 篆刻,是陳宏勉對鐵筆空間結構的巧思。出入浙皖,上溯秦漢,陰陽相生,朱白相應,精工豪健,疏密由心,須彌芥子,寸釐天地。

 詩文,是陳宏勉對萬事萬物感通的抒發。散文小品的雋永,新詩短句的真純,平易近人的文意,清新誠摯而又發人深省。

 繪畫,是陳宏勉對中國人文哲思的領會。北宋巨碑的渾重,南宋潤澤的氤氳,元人放逸的蕭疏、八大石濤的出塵、大千墨彩的璀璨……變幻多姿的墨趣,奇異瑰麗的重彩,靜寂空靈的氣象,幽邈深邃的情境……陳宏勉以雕塑的空間結構鍛鍊,在畫面中營造出超越時空的立體感,加上技術與媒材鑽研的相輔相成,一種具有莊嚴、靜謐,卻又鮮活、律動的生命直觀,就成為其繪畫作品中獨特的蘊含。

 陳宏勉的個性,不修邊幅又心思細膩,豁達開朗但堅持原則,桀傲不群而勇於任事,淡泊名利卻奉獻無私。例如對台灣篆刻界,陳宏勉與林淑女伉儷,從「印證小集」到「台灣印社」, 30餘年來無償的為推動金石藝術而戮力,不但延續渡台前輩「海嶠印集」的精神風範,更蒐羅整理散佚各處的相關文獻資料發表為文,以保存珍貴歷史,造福後學。

 陳宏勉多元化的藝術實踐,除了印證其努力不懈於傳統筆墨與人文築基的成果,更體現出其人品修為與無私胸懷的內涵。欣聞陳宏勉受邀於台灣創價學會舉辦書畫金石個展,謹以此小文作為祝願。

 
大霸尖山 2000 水墨、紙本 188×95.8 cm   庚兒鼎銘 2012 水墨、絹 167×71 cm
 
絕塵而逸  


< 回前頁

 

首頁

台灣創價學會Facebook
創價藝文Facebook
創價新聞電子報

關於創價學會

便利專區

台灣創價學會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 2014 Taiwan Soka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TEL:(02)2888-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