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8-29 發布 |
顏面神經麻痺 |
|
|
◎文/曹昌榮 學術部副部長 美國神經科學院院士 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 醫學中心教授
|
|
|
◎圖/詹庚旻 |
特發性顏面神經麻痺—— 貝爾氏麻痺是顏面神經麻痺各類型中最常見的,是一種急性單側神經麻痺,會造成臉部肌肉麻痺無力。蘇格蘭解剖學家和愛丁堡研究生查爾斯·貝爾(1774—1842)首先描述了這種疾病,因此它被命名為貝爾氏麻痹症。這種病在成年人中比兒童中更常見。
病發症狀
年發生率大約每十萬人中有20人。大約有85%的病患會在發病後三到四週內復原,95%病患會痊癒。不分性別或人種,任何年紀都可能發生,40歲以上的中年人發生率稍微偏高。危險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壓、肥胖、懷孕,尤其是懷孕後期血壓升高及末梢水腫及蛋白尿的婦女。 顏面神經麻痺真正原因不明,但理論上包括顏面神經發炎、缺血而引起,有些研究指向與第一型單純疱疹病毒感染有關。臨床上可見臉部一側麻痺,包括額頭肌無力,眼睛無法閉合、臉下垂、嘴角歪斜。症狀會在幾小時內出現,並在3天內達到最嚴重程度。 此外,70%病人會有同一側耳朵周圍疼痛,尤其是耳朵後從輕度到中度疼痛,其中25%病人臉部麻痺前會出現疼痛,50%病人顏面麻痺同時出現疼痛,25%病人先有臉部麻痺後才出現疼痛。許多病人會有味覺改變、乾眼或口乾症狀;5%病人會出現聽覺過敏。
造成原因
會出現以上症狀是因為顏面神經是腦神經的第七對,可以去感覺耳朵周圍的痛覺、感受舌頭前三分之二的味覺、支配鐙骨(中耳內三塊聽小骨之一)肌而致聽覺過敏;甚至可以影響淚腺、唾液腺的分泌而造成上述相關症狀。有些病人表示會有臉部感覺異常或是麻木,不久後即出現明顯顏面肌肉麻痺。 當一側顏面麻痺在檢查時發現,臉部上半尤其是額頭肌肉可以正常收縮,沒有麻痺,只有臉部下半有麻痺,就表示不是貝爾氏麻痺,而可能是中風或腦部疾病。 造成顏面神經麻痺(非貝爾氏麻痺)原因,還包括腦部中風,腦內部病變(例如腫瘤);腦膜炎、腦炎、萊姆病;其他病毒、細菌、真菌感染、顳骨骨折而致面神經傷害;結節病等。上述種種疾病會有其他相關不正常的症狀。 當臨床症狀非常典型,若在幾小時內到3天內達到最嚴重一側的臉部完全麻痺,或有病人臉部上半及下半部麻痺、耳朵後有輕度到中度疼痛、味覺改變、聽覺過敏、眼乾、口乾等症狀,就非常有可能罹患了貝爾氏麻痺。
|
|
|
|
治療方式 治療上需在3天內給予口服類固醇Prednisone,可以每天服用50毫克,共10天;或是一天60毫克,共5天,之後每天逐漸降低10毫克(如第6天50毫克……第10天10毫克)到最後停藥。 如果檢查認為可能有單純疱疹病毒或帶狀疱疹感染(例如耳朵有水疱或結痂),醫師會加開治療帶狀疱疹的藥物(Valcyclovir)1公克1天3次,共7天,或是抗病毒藥(Acyclovir)400毫克,一天5次,共7天。如果眼睛不能完全閉合, 可使用人工淚水,或在白天經常使用,或是晚上再使用眼藥膏,來保護眼角膜。 70%貝爾氏麻痺會完全復原,但30%病人會有輕度到重度臉部麻痺。7-12%病人仍會復發。除了顏面麻痺不能復原之外,有15-20%病人在咀嚼時,會有同側眼睛流淚,或是眨眼睛時,嘴角會有不隨意運動,或是當顎開口時,會有同側閉眼。上述現象是因為不正常神經再生所致。 其他治療方式,包括:1.針灸:有研究表示針灸加上類固醇對有些人有些功效。2.外科手術: 根據嚴格的檢查,顏面神經的減壓手術,並沒有比口服類固醇治療效果來得好。
預防之道 1.避免長時間工作及熬夜,保持正常作息。 2.減輕壓力,養成運動習慣。 3.多攝取蔬果,營養要均衡,少吃刺激性食物及加工食品。 4.冷氣、電扇出風口,不要直接對著臉部。天氣寒冷時,注意臉部保暖。 5.平時可多做臉部按摩,避免臉部肌肉僵硬。 6.可補充維他命B群。 7.臉部若有不適, 請儘早就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