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會加油站 | 佛法教學 | 給新會員 | 實用工具箱
每週箴言 | 檔案下載區
首頁 > 會員便利專區 > 創價電子新聞  
 
依關鍵字搜尋文章:
2018-01-25 發布 常用的刮痧療法
 



◎文/黃禎禎
   中華科大食品系藥膳與養生課程 客座講師
   通過台灣中醫師檢定
◎圖/詹庚旻





 刮痧療法是民間常用的簡易治療方法,流傳甚久。這是透過良性的刺激經絡穴位部位,使其充血,進而改善身體氣血循環,達到經絡通達,並有驅風散寒,止痛以及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
 刮痧作用主要在預防保健與治療疾病兩方面, 部分研究學者認為刮痧是從中醫的推拿法演變而來。由於刮痧療法見效快,工具易取用,故在民間流傳廣泛甚多。尤其在現代社會,長時間在冷氣房辦公室維持同一姿勢的上班族,頭面與肩頸易受風寒,容易感冒肌肉痠痛,甚至抵抗力不佳,都可藉由刮痧療法進行改善,保持最佳工作狀態與維持健康。

刮痧的工具
 古時多用銅錢,或可取瓷碗、瓷湯匙、嫩竹片、玻璃棍等,須注意邊緣需厚實光滑,且沒有破損及銳角才可使用。現代多用刮痧專用的牛角刮痧板或水牛角刮痧板。

刮痧的部位
 

1.背部:可趴臥或趴坐於椅背上。刮痧者先從第七頸椎起,沿著背後的督脈由上而下刮至第五腰椎,然後從第一胸椎旁開沿肋問向外側斜刮。
2.頭部:取眉心、太陽穴。若為美容全臉刮痧,則以不出痧為原則。
3.頸部:頸部兩側沿著肩部連線、喉頭兩側。
4 . 胸部:取第二、三、四肋間,從胸骨向外側刮。乳房禁刮。
5 . 四肢: 臂彎( 在肘的屈側面)、膝彎(膕窩)處。

刮痧的原理
 刮痧療法先作用於神經系統,刺激神經末梢來加強人體的防禦功能。其次是作用在循環系統,使循環加快,進而促進新陳代謝與淋巴液循環改善。並還有明顯的退熱鎮痛作用。

刮痧的適應症
1.痧症(多發於夏秋兩季,微熱形寒,頭昏、噁心、嘔吐,胸腹或脹或痛,甚則上吐下瀉,多起病突然):取背部脊柱兩側自上而下刮治,如見神昏可加用眉心、太陽穴。
2.中暑:取脊柱兩旁自上而下輕輕順刮,逐漸加重。
3.濕溫初起(見感冒、厭食、倦怠、低熱等證):取背部自上而下順刮。
4.感冒:刮背部脊拄兩側,也可配合刮肘窩、膕窩。如有嘔惡者,再刮治前胸。
5 .發熱咳嗽:取頸部向下至第四腰椎處順刮,如咳嗽明顯,再刮治前胸。

刮痧的操作方法
1.將患者的刮治部位,先洗擦乾淨。
2.施術者一手拿取操作工具,蘸植物油或清水,在確定的體表部位,輕輕向下順刮或從內向外反復刮動,逐漸加重,刮時要沿同一方向刮,力量要均勻,採用腕力,一般刮10~20次,以出現紫紅色斑點或斑塊即可。
3.刮痧一般約20分鐘左右。

刮痧的禁忌

1.凡危重病症,如急性傳染病、重症心臟病、高血壓、中風等,應即送醫院治療,禁用本療法。
2.凡刮治部位的皮膚有潰爛、損傷、炎症均不能刮痧,如身體初癒也不宜用。
3.剛吃飽或饑餓時,以及對刮痧有恐懼者忌用。
4.如果有血小板減少症者,不可刮痧。若是神經衰弱,最好選擇在白天進行頭部刮痧。

注意事項
1.刮痧時,室內要保持空氣流通,如天氣轉涼或天冷則要注意避免受風寒。
2.不能乾刮,工具必須邊緣光滑,沒有破損。
3.初刮時試3~5下即見皮膚青紫而患者並不覺痛者,為刮痧正常反應。如見皮膚發紅,且患者呼痛,則暫停刮痧。
4.要掌握手法輕重,由上而下順刮,並時時蘸植物油或水保持潤滑,以免刮傷皮膚。
5 . 刮痧時的體位根據需要而定,一般有仰臥、俯臥、仰靠、俯靠等,以舒適為度。
6.刮痧結束後擦乾刮痧時的油或水漬,可在青紫處抹少量驅風油或薄荷油、艾草油等,讓患者休息片刻。
7.刮痧後喝溫水稍作休息,兩個小時內切勿洗澡。保持情緒平靜,勿急躁易怒。並忌食生冷瓜果和油膩食品。
 

< 回前頁

 

首頁

台灣創價學會Facebook
創價藝文Facebook
創價新聞電子報

關於創價學會

便利專區

台灣創價學會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 2014 Taiwan Soka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TEL:(02)2888-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