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訊息  | 創價新聞頭版 | 創價電子新聞
線上影片 | 給新朋友 | 目錄(網站地圖)
首頁 > 創價電子新聞  
 
依關鍵字搜尋文章:
2015-08-28 發布 「法華經展—和平與共生的啟示」專題講座
 

林保堯、陳清香及松岡幹夫等3位教授蒞會演講

 8月16日下午,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名譽教授林保堯、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陳清香、東日本國際大學教授松岡幹夫等3人應創價之邀在至善文化會館新世紀廳分別以「大英博物館藏—敦煌〈靈山釋迦說法圖〉」、「法華經義理的圖像表現 以見寶塔品為例」及「《法華經》的精髓—讓萬物發揮價值」為主題發表專題演講。當天,文化推廣部、展覽部、學術部及一般民眾共200人到場聆聽。

 「法華經展-和平與共生的啟示」從今年1月26日起已先後在彰化、高雄鳳山及桃園等3座文化會館展出,引起熱烈迴響。創價於桃園文化會館場次開幕之際特地舉辦這場講座,當天,林理事長致詞時表示:「希望藉由學者專家從歷史、政治、哲學等不同面向來詮釋法華經,將法華經揭櫫的『和平哲學、生命尊嚴』思想,在台灣社會廣傳開來,期待建設一個理想、幸福的美好社會。」

 演講中,林保堯教授從一、20世紀初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組成一支研究團隊三度深入西域探索,並將敦煌文物帶到西方世界的情形與功過;二、透過他數次親往印度王舍城靈鷲山(釋迦講述法華經的聖地)拍攝的照片、〈靈山釋迦說法圖〉及歷史文獻,說明其地理環境及後人為保存釋迦說法遺跡所做的努力;三、印度可內里石窟的靈山說法像與敦煌說法圖的比較等3方面說明,希望喚起世人對保存文化資產的重視,並肯定創價舉辦「法華經展」的貢獻。

 對佛教文化史有深入研究的陳清香教授從《法華經》見寶塔品,以「二佛並座」為例,闡述北朝、隋唐時期法華經圖像的演變發展與對後世的影響。她並指出,釋尊一生最精髓的經典是《法華經》,而鳩摩羅什翻譯的《妙法蓮華經》最受推崇,為法華經思想的弘傳奠定重要基礎。

 遠從日本特地來台的松岡幹夫教授,論述法華經思想對於人生與政治層面的影響。透過「緣起」概念,他說:「法華經是一部使萬物發揮價值的經典」,SGI以《法華經》教義為根本,以實現社會繁榮及世界和平為目標,世界各國SGI會員都以身為好市民、好國民為指標,努力為社會做出貢獻。他稱讚說,台灣創價學會可說是各國SGI的典範。

 聆聽三位學者專家淺顯易懂地為與會者解說《法華經》在文化藝術、社會層面的深遠影響與重要性,與會者都感到收穫滿滿!


認識佛教藝術之美 發揚和平共生思想

 普世價值、人類文明、世界遺產「法華經展—和平與共生的啟示」專題講座, 8月16日下午,於至善文化會館新世紀廳舉行,本報特摘要國立台北
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名譽教授林保堯、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陳清香、東日本國際大學教授松岡幹夫的專題演講內容,以饗讀者。



大英博物館藏—敦煌〈靈山釋迦說法圖〉

 林保堯教授以敦煌〈靈山釋迦說法圖〉為主軸,探討法華經藝術文化的歷史、發展與特色。

 20世紀初著名的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率領研究團隊三度前往西域探險,從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者王圓籙道士手中取得大批文物,攜出帶往到西方,大多收藏於大英博物館。林教授依據資料研究指出,斯坦因團隊對於當地氣候地形、文化遺址等進行大量紀錄,對佛教文化研究多有貢獻。

 接著,林教授對於〈靈山釋迦說法圖〉展開精闢解說。這幅圖重現2600年前釋尊於靈鷲山說法時的場景,從法華經延伸出的佛教藝術有其獨特性。他引用諸多古籍、文物資料,分享他親自到印度釋尊說法華經之地「靈鷲山」及可內里石窟的研究報告。除了解析、比較圖像元素、服飾細節、人物肢體的展現方式之外,林教授並進一步介紹後人為保存釋迦說法遺跡所做的努力,讓與會者深刻體會佛教藝術之美及文物保存的艱辛不易。



《法華經》的精髓—讓萬物發揮價值

 松岡幹夫教授闡述以《法華經》思想為中心的佛教哲學,在人生、政治等方面帶給人們的啟示,強調「讓萬物發揮價值」觀點是建設繁榮、和平社會的重要思想。分別從以下八點進行闡述:
 一、關於大乘非佛說的論爭;二、「解脫」與「空」的境界是自由自在的;三、佛教教示讓萬物發揮價值;四、教示我們要享受人生的「法華經」;五、說示宇宙生命的S G I法華經思想;六、「諸法實相」的人生論;七、超越意識形態;八、人本主義的政治。

 松岡研究員提倡「佛教教示讓萬物發揮價值」此一觀點,說明《法華經》中「娑婆即寂光」、「依正不二」、「諸法實相」等思想的意義,並以貫徹法華經行者—日蓮大聖人著作《立正安國論》、主張以佛教思想實現和平社會,及創價學會以「人本主義」為根本,推動文化、教育、和平運動,強調佛教信仰者應將心的世界及環境的世界看作一體,超越意識型態差異,建設理想幸福的美好社會。



法華經義理的圖像表現 以見寶塔品為例

 陳清香教授以《法華經》見寶塔品為研究主軸,從法華經的要義、流傳、經變相的取材,分析北朝、隋唐時代的圖像表現,並進一步探討佛教藝術作品對於當時政治、社會、文化層面的影響。

 陳教授指出, 在所有法華經譯本中, 用字最為流暢的是鳩摩羅什翻譯的《妙法蓮華經》, 為所有法華經譯本之最,對佛教發展貢獻卓著。敦煌莫高窟中, 描繪了《法華經》28品中的24品,其中第11品「見寶塔品」被描繪的次數最多。

 針對「見寶塔品」經文中描述釋迦、多寶如來的「二佛並座」場景, 陳教授以多幅珍貴的文物照片, 引領與會者賞析不同時代的藝術表現。

 「二佛並座」像最早出現於北魏, 並在北魏後半期最為盛行, 陳教授指出其原因與皇室宮廷政權形式有著微妙關係。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名譽教授 林保堯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名譽教授 林保堯
 
  東日本國際大學教授 松岡幹夫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 陳清香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陳清香以「法華經義理的圖像表現 以見寶塔品為例」為題進行專題演講。 (8.16)

< 回前頁

 

首頁

台灣創價學會Facebook
創價藝文Facebook
創價新聞電子報

關於創價學會

便利專區

台灣創價學會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 2014 Taiwan Soka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TEL:(02)2888-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