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訊息  | 創價新聞頭版 | 創價電子新聞
線上影片 | 給新朋友 | 目錄(網站地圖)
首頁 > 創價電子新聞  
 
依關鍵字搜尋文章:
2017-06-27 發布 讓愛自然流動
 

◎文/陳炯堯
淡江中學國文教師暨生命教育教師


 

                                                                               

  ◎圖/蘇偵惠
 最近原本鼓勵人們「廣施博愛之心」的博愛座,意外地成為斲傷許多人柔軟心靈的利刃。設立目標美好的博愛座,卻造成想讓座者( 或該讓座者)、需被讓座者(或想被讓座者),與認為某些人該讓座卻未讓座而仗義執言者三方間的衝突,甚至在網路上引發激烈論戰。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個美好的企圖產生了如此不美好的結果呢?
 首先, 所謂「博愛」, 是否就是指「廣博地去愛周遭的人」呢?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就要問下一個問題:「愛,是一件簡單的事,還是一件困難的事呢?」

要努力學習

 其實從我們自身生活經驗中應該很容易察覺:「愛,絕非是簡單的事!」既然連愛身邊重要的親友都非常不簡單了,那麼「廣博地去愛周遭的人」是不是一件更困難的事呢?人生而渴望愛,但愛卻是一種需要努力學習才有可能獲得的能力。無奈我們總是錯把渴望當成能力,誤以為只要是極度渴望去愛,便等於擁有愛的能力了。於是,渴望愛孩子卻始終沒愛到的父母、渴望愛情人卻一直愛不到的情人、渴望愛學生卻總是愛不到的老師、渴望愛人民卻往往愛不到的執政者…… , 這類的例子多到數不清。

,不容易


 於是我們知道:「愛,真的不容易。」既然愛如此不容易,我們為何依然渴望去愛呢?因為人生而孤獨且有限,只有愛才能取消這種與生俱來的孤獨感與有限感。愛能夠讓孤獨的人感到被擁抱的溫暖;愛能夠讓有限的人在與他人雙向交流愛的時刻,感受到突破己身限制的無限自由。
 所以,我們總是渴望著愛。所以,愛成了人生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價值!愛為何不容易呢? 原因有三:第一、愛之前得先充分了解自己,既要知道自己有多渴望,也要知道自己目前有多少能力,以及如何學習才能增加更多能力。第二、在愛之前得先了解對方,既要知道對方的需求,也要評估自己目前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對方到底有沒有意願接受我們的愛?第三、彼此之間還得有足夠的緣分,才能讓這份愛恰到好處、恰如其分的展開與交流。
 因此,愛真的不容易。儘管愛是如此不容易, 但在生活上人際的互動裡,愛卻非極為困難之事。因為有些愛(或說善意)的表達並不需要太多能力,例如搭電梯時幫忙按一下延長開門、身邊有人快跌倒時伸手扶一下、路人掉了東西開口提醒一句,或者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時讓位給需要的人。
 愛愈深厚、對象越專一,所帶來的喜悅與價值感也就越大,需要學習的能力也就越多。萍水相逢、因緣所聚時表露出來的愛, 儘管較淺小而短暫,卻因為同樣能帶來自我價值感,因此依然讓人心感喜悅。讓座便是一例。

博愛座可能違背了
的本意


   
 那麼,企圖引發美好喜悅的博愛座,為何最後卻帶來傷害呢?原因便在於,讓座者與被讓座者之間有緣相遇,本應自然而然完成愛的交流,無奈博愛座的設立卻可能違反了愛的原則:
 第一、愛既然是一種取消人我界限,以達到無限自由價值的能力,便不該更不能牴觸個人意願。一旦張貼了「博愛座」三字於座位上,甚至還漆成了顯眼的顏色,強迫之意便不言而喻。
 既是受迫, 何來價值? 而且,在有足夠能力讓座以成就愛的人而言,整列(或整輛)大眾運輸工具上,何處不是可讓之座?但對於缺乏能力讓座的人而言, 「博愛座」三個字便成了旅途中異常沉重的壓迫。
 至於對那些讓座能力時有時無的人來說,躲開博愛座是否就躲開了讓座與否的煎熬呢?減少了這種面對自我價值衝突的機會,對成長而言實在並非好事。
 第二、因為是萍水相逢因緣所聚,彼此之間缺乏足夠的了解,也很難有機會進一步溝通與互動。因此,一個看似需要被讓座的人,他的狀況是否真的需要被讓座?他又是否喜歡被讓座?一個看似有能力讓座者,他的狀況是否真的有能力讓座?他又是否喜歡讓座(心理素質亦屬於能力評估範圍)?

讓真誠的自然發生

   

 當我們在行使類似讓座這種方式來表達善意與交流愛的時候,詢問的態度與尊重的立場是絕對必須堅持的。因為讓座本身要交流的是愛,而愛是一種同時間的雙向交流,彼此的自由意志同等重要,只要有一方不方便、不樂意,便是強迫,便是壓迫,甚至,便是霸凌──整個大眾運輸工具內,眾目睽睽之下的霸凌。
 在群居的社會中, 每個人都有權力要求他人「不可為惡」, 法律也會制裁為惡之人,但是我們沒有權力要求他人一定要「行善」。因為「為惡」會傷害或影響到他人,進而造成他人的不幸,自然需要制止;「行善」卻並非如此,尤其如果行善需要損及自身的利益時,更是不該被要求、被強迫。何況,行善的價值來自於自我肯定與自我滿足,若非自願即無法達成此目的。
 其實所有宗教與哲學中所提及的美好德行,都是讓我們拿來自我反省、自我提升與自我實踐的。原因無他,只因這種真、善、美的價值滿足也是只能自我印證的。
 因此,放下了自身的反省、提升與實踐,咄咄逼人地要求他人非得行善不可,會讓所有美好的道理都扭曲變質為腐化的教條與吃人的禮教, 這時「博愛」二字不只會砍傷他人,更會刺傷自己!
 最後,台灣的社會還是值得肯定的,因為在平日生活裡,時常發現有真誠感人的愛在我們周遭流動著,出現的頻率絕對比寶可夢來得多。所以,就讓有能力去愛的人,自由地印證自己的價值吧!也請讓尚未有能力去愛的人,有個喘息和成長的空間,畢竟一旦能力足夠了,誰不想親自印證自己的價值呢?




< 回前頁

 

首頁

台灣創價學會Facebook
創價藝文Facebook
創價新聞電子報

關於創價學會

便利專區

台灣創價學會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 2014 Taiwan Soka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TEL:(02)2888-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