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訊息  | 創價新聞頭版 | 創價電子新聞
線上影片 | 給新朋友 | 目錄(網站地圖)
首頁 > 創價電子新聞  
 
依關鍵字搜尋文章:
2018-03-27 發布 遨遊天外的鐵漢— 談陳庭詩的現代藝術
 



◎文/劉高興 陳庭詩現代藝術基金會 董事長 
圖/摘自畫冊《大化衍行─陳庭詩的藝術天地》





     
陳庭詩簡介
 陳庭詩(1913-2002),生於福建長樂,自幼便飽讀詩書。8歲時發生意外而失聰,並喪失語言能力,卻因此走上藝術創作道路。1945年來台後,積極投入推動現代藝術。1958年參與創立「現代版畫會」,1965年加入「五月畫會」。除嘗試運用台灣特有的甘蔗板製作版畫外,也在創作手法與色彩上求新求變。版畫之外,也創作書法、墨彩、油畫、雕塑等,尤其鐵雕是他運用巧手,將廢鐵化為富有詩情及趣味的創作。






「一個時代的精華與光彩,全看他們擁有多少傳唱和敬仰的藝術家。」

創價選展

 
 
蟄 #1 1969 版畫、紙本 119.5 × 179.5 cm
款識:Hibernating #1 Chen Ting-Shih 1969 鈐印︰陳
這是作者的現代版畫創作在台灣藝術史上極為重要代表作。1970年作品代表中華民國參加韓國舉辦的國際版畫雙年展,並榮膺最高首獎名譽。此國際展有30多國200多位藝術家參與,並經法、英、德、日四國評審選出。被評為「穿破黑暗的光明」,深具東方精神特色,沉凝洗鍊,潛藏無比的力量。作品由三大塊面的有機形體組成:一個大圓放置畫面正中央,兩塊形體圍著圓形,狀似相互環抱,像要結合又彷彿正在解離造成奇妙動勢。黑塊崩裂的白紋帶來活潑視覺的靈動,猶如混沌宇宙傳來雷鳴爆破的聲響。
   
 
天籟 #6 1980
版畫、紙本 59 × 60 cm
 


約翰走路 1984
鐵 93 × 59 × 18 cm
鳳凰 1984
鐵 42.5 × 73.3 ×109 cm
 陳庭詩公認是個「十項全能」的藝術家,創作力豐沛,類型多元、面向廣闊、質量精采。這次創價「大化衍行—陳庭詩的藝術天地」展覽規劃,用意全在完善地推廣藝術教育,希望讓民眾多點認識這位享譽國際、台灣重要的藝術家,並深刻的明白其創作的核心與貢獻。因此,整個展覽的選件,集中在陳庭詩來台以後的成熟創作,年份約在1961年到2002年:以風格獨特的抽象版畫,和晚年自由複合式鐵雕兩大類型為主軸。加配彩墨與壓克力畫來連結,輔助理解平面轉為立體的探索過程。這次展覽共選出50多件陳庭詩的代表作,包括1970年獲得韓國國際版畫大獎的名作〈蟄〉,以及被歐洲選入史書,參加西班牙與法國巡展的兩件名作〈約翰走路〉和〈鳳凰〉。相信這會是一個陳庭詩精彩濃縮的藝術特展,心靈的感動必定可期。我們還選了6連幅陳庭詩的〈桃源行〉立軸書法做個總結。想透過耳公(陳庭詩)感性書寫的線條,帶領看完展覽的人,都能去到心中想望的美好。我們的生命經驗是由「觀看什麼」或「想看什麼」所創造出來的,更精準地說,是由我們在空間和時間中移動的方式所創造的。我們的宇宙就是透過這些時間和空間的變動來構成的。一位成熟藝術家的思考與表達,絕對是經營時間與空間的視覺高手。


抽象版畫

 陳庭詩1961年後所創作的抽象版畫,除了不再依附客觀實物外形的描寫,內在的思考,也從圖書館員的勤讀反省中,超越了侷限性的人道關懷。總體看來,其抽象版畫具備如下特點:

1 .採用當年台糖生產的甘蔗板,替代傳統木刻的版材,豐富創新了版畫的表現。

2.主題上較關心浩瀚宇宙的內涵及抽象造形的空間,不再摹寫具體的現象景物。

3.塊面的操作擴大了畫面的呈現,版畫的尺寸都倍數超過以往傳統木刻的大小。

4.跳脫雕刀線性的細部刻畫,重視塊面與塊面間平衡感受的視覺安排與構成。

5 .以西方抽象符號的造型結構,注入東方文化的意涵,成功溝通了中西方的價值。

6 .版畫的基本套色只用黑、紅、藍、金、銀,感性又準確地呈現東方哲思的精神。陳庭詩抽象版畫的藝術語彙非常精煉、造型簡潔、自信又成熟,空間的安排變化自由,作品雄渾大氣,榮獲國際大獎實至名歸。   










 
晝與夜 #100 1985
版畫、紙本 191 × 270 cm
是作者版畫創作生涯中,風格最成熟、關注時間綿延最長、創作最多的系列。從1971創作〈晝與夜〉#1到1999年創作〈晝與夜〉#102封刀為止,前後延續了將近30年。是他版畫創作最具代表的主軸,是一種時間的描述,也是空間更替遷移的感悟。這件作品用4塊版面,卻構造出6個移動的日月星體,和三面天地象徵的宇宙空間,簡約老練、雄渾又獨樹一格, 把東方的冥想,用西方空間語彙巧妙詮釋了晝夜。
關於陳庭詩抽象版畫時間的表達,「晝與夜」的一大系列最可用來代表說明:整個系列從1971年〈晝與夜〉#1到1999年〈晝與夜〉#102封刀停版為止,其前後近30年的光陰,持續專注一個我們每天都看見、不覺稀奇的白晝與夜晚,然後不斷提問時光更替的玄機。能從平凡事物中,看見不平凡的道理,正是陳庭詩獨到的眼光與出眾的才情。晝夜是一種時間的描述,計算著地球自轉運行,因為太陽明暗照射的變化,而帶動萬物生靈成長的規律, 因此給人們和自然存在著時空更替的感悟。陳庭詩為晝夜創造出100多種思辨的詮釋與體悟,沒有聽覺的他,卻能用全身的知覺,帶領我們靜靜感受星空下時間綿延的變動。「世界上最使人驚奇和敬畏的兩樣東西,就是人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這是德國大哲學家康德最迷人的讚嘆!凝視著陳庭詩的版畫創作,內心也會不時湧現相同的讚嘆!哲學的思考常常是從仰望星空開始的,藝術創造的發想和欣賞有時也一樣。陳庭詩的抽象版畫,讓我們叩問宇宙的發端,凝視廣漠的星空,和他一起進入晝夜時間的流轉,和永恆的沉思。




星系 #1 1974 版畫、紙本 60 × 39 cm
作者的現代版畫創作出現套印绽藍色面的計有:「海韻」、「星星的假期」、……「夢在冰河」、「星系」等系列,及同年份創作「晝與夜系列」部分作品。這些作品集中在1969到1974年間,令人好奇是否因獲得國際大獎與金爵獎之故。作者解釋是因為手臂受傷,經醫生建議以晨泳改善,所以天天浸泡水中而獲得靈感。本作品以鏤空16圓球的藍色占滿4/5畫面,隔白用一長條黑面沉底。上方象徵著藍色天宇有著許多的發光星體,下方是黑色的水平地面。這樣的構圖,讓人如在夜空冥想,寂靜仰望星星一顆顆旋轉變大,帶來震撼。




複合鐵雕


   
    賣藝人 1993 鐵 188 × 100 × 36 cm
這件雕塑作品起碼結合了十幾種以上我們已經丟棄的日常用品及原料,像鎖環、渦爐蓋、U型水管、圓鍬、細鋁條、吊架以及探油用的針管。在所有人眼中,這些物件幾乎都是嚴重汙損毀壞,大半只能宣告完全無實用價值。經過作者藝術家的慧眼、愛心、靈思及巧手,它們起死回生變成一個藝術新生命。欣賞這樣的作品需要三個轉折:1.需回想生活經驗中看過賣藝人的種種表演。2.需有活化組構造型體的想像能力。3.需喜好實景與藝術雙向情感交流的分享。

 人們應該慶幸可以驚奇和敬畏在生命中非常重要又值得體會的一件事。因為有驚奇,才會思索追問所有事物是如何出現的?也因為懂得敬畏,所以更能明白人類的渺小和脆弱,尊重起行為價值所依準的心靈。藉由這種思考根源的魅力,和內心潛修道德的自省,讓我們再貼近他晚期大量、變化多端的鐵雕創作。學習陳庭詩創作鐵雕帶來的啟示是:覺知自身的缺憾,轉成心中飽滿的慈愛,將廢鐵棄木重造生機,化腐朽為藝術的神奇。
 陳庭詩很早就有零散的複合媒材及立體作品,1970年還在高雄新聞報第一次以鐵雕專題展出。但真正全神貫注瘋狂投入鐵雕創作,應該是1980年遷居台中之後,由於工作室空間的擴大,以及南下高雄巧遇大量的拆船廢鐵原料有關。陳庭詩有段感言「…… 台糖於多年前即已停工,因此版畫已無新作問世,蔗板又因漏水腐爛不能用,在不自覺下偏向蒐集廢鐵做立體雕塑,原料都來自高雄拆船廠……」。高雄拆船業在1969-1988年鼎盛風光,一度被國際稱為「拆船王國」。如今拆船廠和陳庭詩都已經不在,這段歷史文化與藝術撞擊的火光和慧思,恐怕只能來到陳庭詩創作的鐵雕作品前,才能讀出所有經歷的震撼和感動。


玄機 1997 鐵 71 × 59 × 21 cm



    飲食男女 1979 鐵 174 × 67× 51 cm
禮記:「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泛指人類的本性對食物和性愛的需要。食慾、性慾是人類最原始最無法逃避的慾望,也是人類綿延生命最需要的能量。此件鐵雕作品是作者用了5個圓形體和4個鏤空的矩形長方體所結構而成。圓形的炒菜鍋在物件涵義上,能引出重要如天的飲食關係,又能成為造型的人頭。5個鍋子不同上下面向與穿插交疊,長短不一的矩形直線,形成微妙的旋轉韻律。讓人想起李安導演用食物和飯桌比喻家庭,也提醒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期待重聚。
       
    作品 548 年代不詳
鐵 126 × 122 × 42 cm
作者於1997年創作展出並簽名標有年份的〈偶〉,應與此作品同為姊妹代表作。同樣的都以一個大型的鏤空圓圈作為雕作主題,再搭配幾件不規則的象徵物件。圓形的物體若沒有協助,容易旋轉滾動,因此作者用方型鐵板作底座加強護穩。這作品曾獲選為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的公共藝術,放大立於大門口,象徵人人圓滿。一個大圓是生命也是世界,兩柱挺立,突破的芽像對偶用「人」字的腰帶緊繫住。原來抽象的造型,更能活潑簡潔的凸顯出人間























陳庭詩的複合鐵雕大致有如下的特質:

1. 媒材大半來自拆船廢鐵、工業零件、毀棄的日用品、殘破的骨董民藝……每樣繡色斑駁、扭壞變形,全部元素寫滿不同的歲月與磨痕,等著陳庭詩重造新生。
2. 原料上留有舊物件的歷史,又因新的組合產生完全不同的造型與意涵,懂得新舊相襯,把時間在空間中焊接連通,讓事物雙邊延展、日日新生、永不止息。
3. 關注圓形母題,一方面柔化鋼鐵質感的堅硬,另一方面回溯宇宙與生命的根源。
4. 雕塑立體造型組合,創思過程必定要來回移動環繞,因此也需全方位來觀賞。

 觀賞其複合鐵雕,會有一種非常陌生卻又相當熟悉的吸引力,它們同時打開了我們記憶的感性體驗,也開闊了未知的美學冒險。透過對這些雕塑的審美,不僅豐富了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也會通了「人與物」相生相惜的情感。



彩墨與壓克力

   
   
 陳庭詩1976年遊歷美國回台後,把過往傳統水墨的創作樣式大膽嘗試翻新,在宣紙上潑墨潑彩讓它們自動暈染,很像江南帶風飄雨的淋漓景象,和版畫蒼茫天野的北國風貌大異其趣。這類作品約莫持續到1988年左右。
 除了思考解決版畫媒材蔗板停產的危機,似乎也想在套版印畫之外,尋求另具東方詩意的新表現。畫在畫布上的壓克力創作,約始於1986年,和彩墨同樣企圖破解版畫的局限,壓克力畫更重視畫面結構的充實感,以及打破邊形佈局的處理。相對於彩墨渲染流動性的視覺效果,壓克力比較注意筆觸與肌理的平衡堆疊。材料的屬性影響著形式表達的感受,壓克力畫喜歡切換無數不規則的方圓,使它們依時空狀況自由變相。有了這些複雜形色關係的演練和推敲,直接間接都輔助了陳庭詩晚年鐵雕的構成組合。所以彩墨和壓克力,也可說是陳庭詩版畫和雕塑思考創作的潤滑劑與發想實驗地。值得同時一起觀賞、比對!

感謝

 最後非常感謝有這麼一位了不起的藝術家,為我們這時代留下這麼多珍貴又豐富的文化資產,也非常感謝創價學會調動好幾組人員,來協助籌辦展覽事務與專刊編輯。以前就特別留意到,創價學會所舉辦的每一場文化展演都具有相當專業的水準和評價,這次的合作,更讓我完全明白創價不輸其他部門的高素質表現的緣由。再說創價學會也都比任何一間公私立組織更多用力於偏鄉藝文教育的推廣與灌溉,這真是培育文化、轉化為崇高教養的共生胸懷。本人代表藝術家陳庭詩先生,以及基金會所有董監事們,向創價學會深深鞠躬,誠摯的感謝為這次展覽付出的所有辛勞,並預祝各藝文中心的展出都能順利圓滿! 





 

< 回前頁

 

首頁

台灣創價學會Facebook
創價藝文Facebook
創價新聞電子報

關於創價學會

便利專區

台灣創價學會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 2014 Taiwan Soka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11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TEL:(02)2888-1777